合萌,叶子昼开夜合的“野含羞草”

合萌,叶子昼开夜合的“野含羞草”

合萌,又名田皂角,在田野间十分常见。它的茎叶与含羞草有点类似,都是白天张开夜晚闭合。只不过含羞草轻轻触碰叶子就会闭合,而合萌则不会。由于合萌与含羞草的形状有些类似,所以又有“野含羞草”之称。

合萌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状植物,茎直立,叶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线形,入夜闭合。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淡黄色,荚果线形而扁。合萌的别称有水茸角、合明草、水皂角、木排豆、木稗、独木根、野皂角、大样夜合草、禾镰树子、梳子树、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禾镰草、野兰、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海柳、拉田草、光楝子、野楝子等。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喜温暖气候,常野生于低山区的湿润地、水田边或溪河边。

合萌作为草药,最早记载于《华氏中藏经》和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华氏中藏经》又称《中藏经》,旧署华佗所作,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中藏经》称合萌为“水茸角”;《本草拾遗》称“合明草”;清代四川地方性草药书《分类草药性》则称“水皂角”。

合 萌

合萌的全草均可入药,茎的药材名叫梗通草,根叫合萌根,叶称合萌叶。《本草拾遗》称,合萌“味甘、寒,无毒。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植物名实图考》:“祛风,杀虫。”《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山东经济植物》:“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可治湿热黄疸、小儿疳积、外伤出血、痈疖肿痛等症。并可作绿肥和饲料。”

《中药大辞典》记载合萌根的功能主治为清热利湿,消积,解毒。治血淋,疳积,目昏,牙痛,疮疖。此书还选载了一些地方中草药书籍中收录的“偏方”。如《福建中草药》治胆囊炎,用田皂角鲜根或茎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治小儿疳积,用田皂角根(鲜)五钱至二两,水煎服;《四川中药志》治眼睛视物不明,用水皂角净根四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治风火牙痛,用合萌根七钱,同鸭蛋炖服;《江西民间草药》介绍说,治小儿头疖可用合萌鲜根五至七钱,打入鸡蛋、鸭蛋各一个,候蛋熟,食蛋及汤并外用叶捣烂敷患处。《中药大辞典》还记载了合萌叶可治痈肿,创伤出血,且外用可研末调涂或捣烂敷;《江西民间草药》记载,治创伤出血时合萌鲜叶杵烂或揉碎敷患处,另治毒蛇咬伤、眼蒙眼花时,用合萌鲜叶三两,捣烂,加入水,擂汁服;《福建中草药》记载其治痈肿:合萌干叶研末,调浓茶,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