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解蛇伤之仙药
垂盆草,顾名思义,栽于盆中而蔓枝下垂的草本植物。其茎呈淡紫色,在平常的花卉盆景中,常常作为盆中的点缀或覆盖保墒植物,生长极其繁盛。不仅如此,垂盆草还是一味被人们忽略的清热解毒良药,特别是对传染性肝炎和蛇咬伤有着奇特的功效。
垂盆草为景天科多年生多肉植物,别名又称狗牙半支、狗牙瓣、鼠牙半支、石指甲、半枝莲、养鸡草、狗牙齿、瓜子草、葵景天、蛇草、狗牙草、石头菜、白蜈蚣、三叶佛甲草、太阳花、枉开口、三七仔、土三七、肝炎草、米珠草等。一般生长于山坡岩石石隙、山沟边、河边湿润处,极易栽培,对环境要求不严,家前屋后均可种植,也可盆栽。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大部分省区。
垂盆草
垂盆草的嫩茎叶可以食用,食用方法是焯水后淘洗干净,凉拌、炒食,也可制作腌菜。
垂盆草的药用价值被发现还有一段传说。清代维峰脚下,有一个姓曾的农民,年四十岁,子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好。有一天男主人忽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黏液脓血,一日二十多次,急请当地医生治疗,诊断为痢疾,服药却无效。一天,女儿拔了一篮猪草回来,内中有很多石指甲草,男主人想起此草能治猪的腹泻,便让妻子煮一碗给自己配粥吃。刚吃二餐,腹就不痛了,连服三天,黏液脓血全止,痢疾痊愈。邻里人患同样痢疾者,也用此草配粥吃,全都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石指甲草治疗痢疾有神效。
历代典籍中对垂盆草的不同功效多有记载。《本草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郁水肿……治诸毒及汤烙伤,疔痈,虫蛇螫咬。”《天宝本草》:“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中药大辞典》记载垂盆草的功用主治是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肝炎,热淋,痈肿,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毒蛇咬伤的常用草药,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中记载垂盆草治水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的验方是:鲜垂盆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垂盆草治喉头肿痛:鲜垂盆草捣汁一杯,加烧酒少许含漱五至十分钟,每日四次。本品还可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有良好的疗效。所以在胶东地区,当地百姓又称垂盆草为肝炎草。
此外,有资料介绍,垂盆草作为草坪草的优良性状以及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值得在屋顶绿化、地被、护坡、花坛、吊篮等城市景观工程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并可作为北方屋顶绿化的专用草坪草。垂盆草可作庭院地被栽植,亦可室内吊挂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