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雨打无声鼓子花
田野间有一种蔓生植物也开着如同牵牛花一样的喇叭花,花朵稍微小些,它叫旋花。与其相类似的植物,有的地方俗称打碗花,是田间常见的杂草。古代所说的旋花包括打碗花,具有益气、养颜、涩精的功效。古代曾有“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的“绝对”。
旋花为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花朵。篱天剑又名葍、蕣、筋根花、鼓子花、燕葍、美草、旋葍、葍旋、肫肠草、天剑草、饭藤等,生于荒地及路边,分布于四川、陕西、新疆、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旋花又称鼓子花,在古代成为文人纷纷吟咏的物象。唐代皮日休吟道:“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郑谷曰:“重来兼恐无寻处,落日风吹鼓子花。”明代《稗史类编》中有这样一则趣谈。永乐年间的状元马铎,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雨打无声鼓子花。”马铎当时不明所以,后来和同郡的林志一起中了进士。林志在乡试和会试当中都是第一,到了殿试时忽然梦见有一匹马踩在自己头上,因此一直闷闷不乐。考试时皇上说:“朕有一副对联,对得好的就是状元。‘风吹不响铃儿草。’”马铎立刻记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对道:“雨打无声鼓子花。”而林志搜肠刮肚,也没对上来,马铎于是得了状元。
旋 花
旋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主益气,能够祛除面部黑斑,使皮肤容颜细腻靓丽。它的根主治腹中的寒热邪气,具有使小便通畅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使人没有饥饿感,身体轻巧。
李时珍在说明旋花的作用时,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凡藤蔓之属,像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花根细如筋可啖,故《本经》言其久服不饥。则益气续筋之说,尤可征矣。”
《中药大辞典》记载,古代《本草》所载的旋花,除指上种(旋花)外,尚包括同属植物打碗花。打碗花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中有详细记载,称蒿子根,主要是可以食用救饥。书中记道:“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间谓之鷰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亦名穰花。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山药叶而狭小。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筋麄,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救饥:采根,洗净蒸食之;或晒干杵碎,炊饭食,亦好;或磨作面,作烧饼蒸食,皆可。久食则头晕破腹,间食则宜。”
《山东经济植物》中有打碗花和肾叶打碗花的记载。威海、沂水、崂山一带称其为夫子苗、扶子苗、海地瓜。打碗花在山东的平原丘陵都有分布,肾叶打碗花分布于沿海地区,主要生于海边砂地及海水经常冲击的海边山麓。全草可作牲畜饲料。
有资料记载,打碗花喜欢温和湿润气候,也耐恶劣环境,适应沙质土壤。打碗花总是作为沙质、沙砾质、砾石质土地的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在海滨地带,在靠近海岸的花岗岩、片麻岩或片岩组成的砾石土上,特别是海水浪花经常可以到达的山坡上,有时以单一群落出现,是中国温和气候区沿海地带盐碱土的指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