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叶似榆树子如葚
每到春天百草萌发时节,人们会在山间田野上,采摘一种长着像榆树叶的植物嫩叶回家食用。等到了夏秋之交,这种植物顶端便开出像桑葚一样的紫红色花朵,然后结出褐色圆球形的果实,随风摇曳,楚楚可爱。这种植物就是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神仙服良经》称玉札、玉豉。《名医别录》称酸赭。民间还有野升麻、红绣球、土儿红、山枣仁、一枝箭、紫朵苗子、小紫草、马猴枣、鞭枣胡子、黄瓜香、血箭草、小棵子等名称。相传人间曾瘟疫不止,许多女性饱受妇科疾病困扰,纷纷香消玉殒,药王神便将自己的宝瓶变为地瑜草,寓意地面上代表祥瑞与福报的药草,后来人们慢慢地把地瑜草写成了地榆草。药用主要为地榆的根茎。
地 榆
《名医别录》记载:“地榆,生桐柏及冤句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酸赭生昌阳山。”陶弘景说:“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苏颂说:“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叶而稍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唐代苏恭说,地榆叶作饮代茶,甚解热。欧阳修曾称地榆为“山肴野蔌”。《救荒本草》记载:“(地榆)其根外黑里红,似柳根,亦入酿酒药,烧作灰能烂石,味苦甘酸,性微寒……救饥:采嫩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换水淘浄,油盐调食。无茶时用叶作饮甚解热。”李时珍说:“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今蕲州俚人呼地榆为酸赭。”《二如亭群芳谱》记载:“此草(地榆)雾而不渝,太阳气盛故也,烧灰能铄金石。”就是将地榆根烧成灰,能够烂石,所以《煮石方》里古人经常这样使用。关于这一点,明代的《臞仙神隐书》中记录了古人煮白石的方法是:“七月七日取地榆根,不拘多少阴干,百日烧为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分,合之。若石二三斗,以水浸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二如亭群芳谱》还记载了一个典故,传说与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尹喜、尹公度对地榆赞赏有加,曾说“宁得一片地榆,不用明月宝珠”。传说中的西域真人也曾说道:“何以得长寿?食石用玉豉。地榆加五加煮食,可以成神仙。”清代《神农本草经赞·地榆》中将地榆的形状、作用等用四字歌谣简洁明了地表现出来:“平原榆布。特立茎苗。宝珠安用。玉豉常调。阳骄雾敛。金铄石销。茗香酿熟。藕佐山肴。”此外,当时百姓没有茶饮时,还挖取地榆根作茗饮,亦可酿酒,其叶又可炸食。民间还流传着“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的歌谣。可见地榆治疗烧伤有着独特的疗效。
关于地榆治烧伤还有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从前在苏州城有一个张员外,家财万贯,在他家的大宅旁边住着苏州知府陆志远。知府大人有个儿子叫陆逍遥,张员外家有个女儿叫张鸣翠,陆逍遥比张鸣翠大两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双方父母就约定等到逍遥成年就把鸣翠娶过门。
陆逍遥十八岁那一年,皇帝为了建新的宫殿,要各地增税。苏州虽是富庶之地,但知府陆志远觉得赋税随意增加,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于是上书反对。皇帝没有采纳陆志远的建议,但他还是按以前的标准把税收上交朝廷。皇帝知道后大怒,把陆志远发配到西北去充军,并下令陆家的后人以后不能入朝为官。陆志远在充军的路上病死,陆逍遥因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好去药店当学徒,陆家从此衰落。
等到陆逍遥二十岁那年去张家提亲,张员外觉得陆逍遥是罪臣之后,不能参加科举,现在又家徒四壁,当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陆逍遥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家了。
其实,张家小姐早已钟情陆逍遥,家里给她说了几门亲事她都不予理睬,张家人怕她和陆逍遥私奔,便把她软禁在闺房之中。
这年冬天,由于隔壁家的小孩燃放烟花不小心点燃了张家马棚的草料,天干物燥,火借风势,把张家的大宅子也引燃了。张家人忙着救火和逃命,慌乱之中没顾得上大小姐还在闺房中。陆逍遥听说张家着火了,也赶忙前来救火。此时闺房已被熊熊火焰吞没,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只听见张小姐在里面呼救的声音越来越小,陆逍遥心急如焚,披上一床浇过水的棉被就往里面冲,过了一会儿,他抱着奄奄一息的张小姐逃了出来。陆逍遥把手上脸上都被烧伤的张小姐抱回家中,将地榆研磨成粉和麻油调匀,敷在张小姐的伤口上,用纱布包扎好。
张鸣翠因为烧伤了脸十分伤心,几度想寻死,都被家人发现救回。正当张家人为大小姐发愁的时候,陆逍遥又上门来提亲了。张员外想,本来和陆家就有婚约,现在他又救了女儿的命,女儿脸烧伤了,嫁给大户人家也有困难,况且女儿已然钟情于他,不如顺水推舟,就把女儿嫁给他。于是张家同意了这门婚事,并出钱为他俩置办婚礼、新房。新婚前夜,张鸣翠拆下了纱布,对着镜子一照,发现受伤的皮肤竟然完好如初,心里十分高兴,没想到地榆治烧伤疗效如此显著。后来张家资助陆逍遥开了一家药店,夫妻俩辛勤劳作、相敬如宾,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地榆的药用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据研究显示,地榆根含鞣质和三萜皂苷,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中医临床一般多用炒制的地榆炭入药,取其凉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肠风血痢,痔漏,赤白带下,痈疮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虫蛇咬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