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花如金簪絮舞风中
蒲公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草药。它春天开出的花朵就像一朵金簪,黄灿灿的,十分耀眼。种子上的白色冠毛如同绒絮,随风飘然而去,并在异地孕育出新生命。有一首赞美蒲公英的诗唱道:“随风轻舞逸天涯,时暮悠然伴彩霞。胜景险峰皆过眼,甘将春喜送千家。”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等,生于田边、路旁、丘陵地带。
蒲公英
关于蒲公英的别名,李时珍解释说:“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李时珍还详细描述了蒲公英的生境及植物特点:“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册》云:地丁叶似小莴苣,花似大旋,一茎耸上三四寸,断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根。可制汞,伏三黄。”
自古以来,蒲公英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治乳痈,为此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由于在过去,从未听说过大姑娘有患乳痈的,所以母亲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一横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缘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野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之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称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典籍记载,蒲公英有一种“返老还童”的奇特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一种秘方叫“还少丹”,主要成分就是用蒲公英熬制的膏剂。李时珍记道:“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
蒲公英是人们经常采食的野菜。现代有资料介绍蒲公英的食用方法有:腌泡的蒲公英花蕾,经常食用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蒲公英的根可以吃,也可以用来替代咖啡;蒲公英的花可以做酒;蒲公英不仅可以生吃,也可烹食。蒲公英炒肉丝具有补中益气解毒的功效。
由于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花絮随风飞舞,落处即生,所以,蒲公英的花语便代表“无法停留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