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孤寂阡陌中的守望者

有一种不起眼的小植物,常常生长在山间道路中央或旁边。其茎匍匐或斜上,基部分枝很多,有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夏天,这种植物的叶腋间簇生出粉红色的小花,随风摇曳,荒凉孤寂的小路上便有了一丝生机与妩媚。小时候,我们经常采摘它的嫩茎叶,回家洗净后,摊开,上面撒上豆面,蒸食,别有一番滋味。有小便淋痛或水肿者,还采茎叶回家煎水喝,十分有效。这种植物便是萹蓄。
萹蓄为一年生蓼科草本植物,多生郊野道旁,初夏于节间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入秋结子,嫩叶可入药。别名有萹蓄竹、萹竹、萹茿、畜辩、萹蔓、扁蓄、地萹蓄、编竹、扁畜、粉节草、道生草、扁竹、扁竹蓼、乌蓼、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萹子草、蚂蚁草、地蓼、牛鞭草、牛筋草、路柳等。
萹蓄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尔雅》郭璞注:“萹蓄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许慎《说文》作“扁,与竹同音。节间有粉,多生道旁,故方士呼为粉节草、道生草。”陶弘景解释说:“处处有之,布地而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呼为扁竹。”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道:“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五月采苗,阴干。” 李时珍称:“《名医别录》中称蓄,生东莱山谷,五月采,阴干……其叶似落帚叶而不尖,弱茎引蔓,促节。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结细子,炉火家烧灰炼霜用。”另外,萹蓄可以救饥食用,这在《救荒本草》中有专门记述。
萹 蓄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陶弘景曾亲自验证萹蓄的医疗作用。
相传,陶弘景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每每读到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都会去找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次,陶弘景读到《神农本草经》说萹蓄“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时,自己想确认萹蓄的作用,因为常年隐居在山中,想要验证,只得苦苦等待。终于,一天有人来造访,是一位农民带着儿子前来看病。
看到孩子面黄肌瘦,再据其父亲说孩子反复出现腹部或脐周隐痛,或伴偏食、夜间磨牙,有时伴有呕吐等症状后,陶弘景思索片刻,便开方用萹蓄熬汤药给小孩服用,并吩咐三天后复诊。过了三天,父亲和孩子又来了,父亲说孩子便出许多蛔虫,胃口也好了,晚上睡觉不再磨牙,白天也没有因为肚子痛而哭闹。陶弘景听后很高兴,因为他亲手验证了萹蓄有驱蛔虫的功效。为此,陶弘景在其著述中记道:萹蓄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另有古医家也说,其治小儿蛔咬心痛,面青,口中沫出临死者,可取扁竹十斤,以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滓煎如饧。隔宿勿食,空心服一升,虫即下也。古代医家普遍认为,萹蓄(专入脾),味苦气平。功专利水清热,除湿杀虫。是以小儿病、女子阴蚀浸淫、瘙痒、疽痔诸病,无不借此以为主治。《海上歌》曾有一首歌谣唱道:“心头急痛不能当,我有仙人海上方。萹蓄醋煎通口咽,管教时刻便安康。”不过,有一份资料记载说,萹蓄作为牧草是有毒的,可使马、羊产生皮炎及胃肠紊乱,鸽对此植物的毒性作用最敏感。所以,在古代也有医家告诫说,此植物“不能益人,勿常用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萹蓄含萹蓄苷、大黄素和钾盐等。萹蓄有明显利尿作用;煎剂对多种致病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萹蓄水提物与乙醇提取物具有降压的作用;萹蓄水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加平滑肌张力;萹蓄苷有利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