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爱情矢志不渝的象征
有一种植物的根,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它便是桔梗。在秋天的田野中,可见它开着铃铛一样的蓝紫色花朵,十分耀眼。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叶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花单生于茎顶,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桔梗在不同的典籍称谓不同。《吴普本草》中称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名医别录》称房图、荠苨,《丹溪心法》称苦梗,《本草纲目》称苦桔梗。现代地方名称如母铃铛、大药、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紫姐包袱、包袱根、夼菠菜等。
桔 梗
《吴普本草》描述说,桔梗“叶如荠苨,茎如笔管,紫赤色,二月生苗”。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近道处处有,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耳。”这里所说的荠苨,即杏叶沙参,为南沙参的一种。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苨。”
《神农本草经》将桔梗列为下品,说“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名医别录》记载桔梗“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唐代甄权的《药性论》中记载其“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日华子本草》说:“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破癥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记载其“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明代李时珍认为桔梗“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至于桔梗的传说,也有多种版本流传下来。一种传说来自古国朝鲜。说道拉基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和一位以砍柴为生的青年相恋了。他们生活拮据,欠下了一笔债。当地主抢姑娘抵债时,她的恋人愤怒地砍死地主,被关入监牢。姑娘悲痛而死,临终前要求葬在青年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紫色的小花,人们便叫它“道拉基”(“桔梗”的朝鲜文),并编成歌曲传唱,赞美少女忠贞的爱情。
另一种传说是,有一个女孩子叫桔梗,她与一名男孩相爱,但那个男孩去了遥远的地方学习仙术。桔梗就在原地等啊等,一直等到化身为花朵。因此桔梗花有一个花语为“无望”的爱。当那个男孩回来后,在别人处得知了桔梗的故事,内心愧疚,于是陪在了桔梗左右,生生世世。桔梗给了他一世,他还桔梗生生世世。因此桔梗的另一个花语为永恒的爱。所以自古以来,桔梗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不变的爱、诚实、柔顺、真诚不变的爱、勿忘的爱、永世不忘的爱、无望的爱、无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