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可解鱼蟹腥毒的蔬菜

紫苏,可解鱼蟹腥毒的蔬菜

紫苏叶,我们都很熟悉,常常野生或种植于园圃边沿。在熬制鱼鲜或者生吃鱼片时,人们常常会用到紫苏叶调味或佐食,有去腥解毒的作用。紫苏还是一味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良药。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茎直立,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别名又称红苏、红香师草、赤苏、苏叶、苏麻、青叶紫苏、香苏、蚊草、臭苏、臭草、皱紫苏、野香、野紫苏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紫苏叶及种子的食用价值。陶弘景说,紫苏“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笮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陈藏器说:“江东以荏子为油,北土以大麻为油,此二油俱堪油物。若其和漆,荏者为强尔。”孟诜说,紫苏子“可蒸令熟,烈日干之,当口开,舂取米食之,亦可休粮”。《本草纲目》说:“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俎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

同时,古代人们还认识到紫苏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可以解鱼蟹毒。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同用,据说很有效。唐初的甄权在《古今录验方》中就记道:“以(紫苏)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关于紫苏解鱼蟹毒,还有一个传说,与华佗有关。

紫 苏

九九重阳节这一天,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华佗便回身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哪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

谁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痛,有的痛得额上冒汗珠,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酒店老板吓得手足无措。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华佗和徒弟到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草叶来,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痛了。

华佗之所以知道这种紫草能解蟹毒,是因为他受到水獭的启示。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像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看到这个情景,华佗心想: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这紫草一定能解鱼蟹毒。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华佗用紫草来解毒,正好发挥了作用。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渐渐地,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

据资料记载,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主要有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紫苏叶)、梗(紫苏梗)、果(紫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腌渍。人们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另外,在南方地区,人们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或杆,可以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近现代以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紫苏的茎叶、种子自古以来就是治病的良药。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紫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紫苏的茎又称紫苏梗,有理气、疏郁、止痛、安胎的作用,主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