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全株有柔毛,结球形聚合瘦果

毛茛,全株有柔毛,结球形聚合瘦果

毛茛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细长毛,尤以茎及叶柄上为多。别称有水茛、毛建、毛建草、猴蒜、天灸、毛堇、自灸、鹤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脚迹、老虎脚迹草、火筒青、野芹菜、辣子草、辣辣草、毛芹菜、老虎须、千里光、老鼠脚底板、烂肺草、三脚虎、水芹菜、山辣椒、起泡菜等。多生于山涧、山坡阴湿地、小沟边、河滩及旷野杂草丛中。

毛茛在典籍中多有记载。葛洪的《百一方》中记载:“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人误食之,狂乱如中风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又说:“毛建草,生江东地,田野泽畔。叶如芥而大,上有毛,花黄色,子如蒺藜。”宋代的寇宗奭说:“所言陆生者,乃是毛堇,有大毒,不可食。”李时珍记道:“茛,乃草乌头之苗,此草形状及毒皆似之,故名。《肘后方》谓之水茛。又名毛建,亦茛字音讹也。俗名毛堇,似水堇而有毛也。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为天灸、自灸。” 李时珍又详细解释说:“毛建、毛茛即今毛堇也,下湿处即多。春生苗,高者尺余,一枝三叶,叶有三尖及细缺。与石龙芮茎叶一样,但有细毛为别。四五月开小黄花,五出,甚光艳。结实状如欲绽青桑椹,如有尖峭,与石龙芮子不同。人以为鹅不食草者,大误也。”

毛 茛

毛茛的全草及根供药用。其味辛,温,有毒。《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功用主治为利湿退黄,温寒止痛,散寒通滞。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山东经济植物》记载其“能消肿,杀虫。外敷可治痈肿疮毒。鲜叶有时作发泡剂,有毒,需注意”。需要注意的是,毛茛因为有毒一般不作内服。水煎服后有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剂量大了会有全身性中毒症状。鲜毛茛外敷局部会有灼痛、发痒、皮疹、水疱,并会留下一大片永久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