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美丽善良少女的化身
每到秋日,无论在山岗泊地,还是路旁沟边,就可见到一种矮小的植物,丛生一片,茎叶间抽出一串串紫色花穗,娇艳妩媚。俯身嗅闻,有一股很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沁入心扉,顿时令人头脑清爽。这种植物便是香薷。
香薷的别名各地不一而足,如水荆芥、臭荆芥、野苏麻、半边花、半边苏、臭藿香、臭香麻、风耳草、鸡冠香薷、拉拉香、蜜蜂草、排香草、偏头草、青龙刀、山苏子、香菜、香草、香茹、香薷草、小荆芥、小叶苏子、野藿香、野香薷、野香苏、野鱼香、兔尾巴、香藿、香戎、香茸、香葇、紫花香菜、紫香薷等。
古时人们常常在菜园里种植香薷,作为常用蔬菜食用。李时珍说:“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唯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开紫花成穗。有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他还解释说,在《玉篇》里,把香薷归为菜苏之类,因为气香,叶子柔弱,所以又叫香葇。香薷初生时又称茸,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记作香戎,李时珍认为不对,应该是香茸。有的俗称香薷为蜜蜂草,是因为它的花房形状像蜜蜂。
香 薷
香薷自古以来有一段美丽传奇的故事。很久以前,在福建南太武山麓住着一位樵夫,他为人忠厚老实,吃苦耐劳。一天,樵夫带着扁担上山去砍柴。刚走不远,忽见草丛中一条大蟒蛇张开血盆大口正想吞吃一只小白兔。危急时刻,樵夫举起扁担朝大蛇猛劈下去,大蛇放开小白兔,挣扎着要咬樵夫。樵夫眼明手快,快速朝大蛇的要害部位打了几棒,大蛇遂一命呜呼。
小白兔向救命恩人跪了几跪,说:“恩人,请跟随我走一趟吧。”然后一蹦一跳地带着樵夫到了一个洞口。只见这洞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忽见洞中金玉满地,光辉耀眼,一个金须银发的老翁满面笑容地走过来,对樵夫说:“我的大恩人,洞中的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应有尽有,喜欢什么,任你挑选吧。”樵夫两眼呆呆地望着老翁,不敢开口。老翁见樵夫很老实,十分喜爱,就牵着他的手走到另一间房门口,伸手拉开门帘,叫他独自进里面观看。樵夫被一片金光照射得睁不开眼,待睁开眼,忽见整个房间金碧辉煌,中间有一张玉床,小白兔正在床上蹦蹦跳跳地欢迎他呢。樵夫顿觉双眼发亮,他怜爱地捧着小白兔走出门来,双腿跪在老翁面前,恳求说:“老伯伯,您这里的宝物我都不要,您把这只小白兔赐给我吧!”老翁见樵夫这般恳切,便欣然答应了。
樵夫手捧小白兔,高兴地连蹦带跳往家赶,不料被一块石头绊倒,坠入深渊后晕了过去。小白兔见状,悲痛万分,朝山洞方向连连磕头,恳求仙翁让它变成人来救活樵夫。倏地,彩云下降,从中现出一位身态苗条、面如桃花的少女。这位少女立即咬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滴入樵夫的口中,然后又采来几株青草,放在口里嚼碎,贴到樵夫的伤口处。过了片刻,樵夫便慢慢地苏醒了。姑娘见樵夫醒过来,轻声细语地说:“恩人,我是仙翁的侄女,名叫香茹,你就带我回家吧!”不久,两人便结为夫妻。
香茹姑娘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打柴做饭、绣花缝衣样样在行。小两口相亲相爱,生活过得非常和睦。一传十,十传百,香茹的美名传到了一位员外的耳朵里。员外想强夺她为妾,并派爪牙登门威胁樵夫,没有得逞。员外不甘心,拟了个罪状到县衙门诬告樵夫。
樵夫被发配充军到一个孤岛上。香茹为此悲痛欲绝,不管刮风下雨,天刚刚亮,她就跑到太武山巅,遥望着丈夫所在的方向,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回到自己的身旁。可万万没想到,丈夫早已被坏人暗中处死了。香茹闻知消息,便从太武山巅的石塔跳下,顷刻鲜血飞溅,染遍了石壁。第二年,在香茹血洒之处长出无数青翠幼苗,芳香扑鼻,嚼之甘味润喉,具有清凉止渴、利水解暑之效。因这种幼苗只在香茹鲜血飞溅的岩壁生长,后人为纪念这位贤惠忠贞的姑娘,称这种草为太武香茹,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中药香薷。
香薷一般在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古人常用香薷治疗霍乱腹痛、吐下等,亦可以散水肿,祛热风,猝转筋者,止鼻衄,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春夏人们还用它代茶饮,可祛暑热,调中温胃。《本草衍义》记载“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乱不可缺也,用之无不效”。而李时珍认为,香薷用以止霍乱“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但“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若用香薷之药是非常荒谬的。因为香薷性温不可热饮而要冷饮,否则容易导致呕吐反胃。李时珍曾接诊过一位书生的妻子,“自腰以下肿,面目亦肿,喘急欲死,不能伏枕,大便溏泄,小便短少,服药罔效”。李时珍“诊其脉沉而大,沉主水,大主虚,乃病后冒风所致,是名风水也”。李时珍用《千金备急要方》中神秘汤加麻黄,一剂药后气喘就好了一半,再用胃苓汤加香薷术丸,两天后小便多了,浮肿消了一大半,再接着调理数日,便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