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清明时节的祭祖“供品”
在南方,清明时节人们会制作一种叫“清明团子”的食物,其主要材料就有一种叫鼠曲草的野生植物。
鼠曲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菊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密被白绵毛,通常自基部分枝。头状花序顶生,黄色。鼠曲草又称鼠耳、无心草、米曲、毛耳朵、佛耳草、香茅、黄蒿、茸母、清明蒿、菠菠草、软雀草、蒿菜、面蒿、清明菜、水曲、野艾、大练草等。野生于田边、山坡及路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古籍中记载了鼠曲草可以和米粉食用的历史。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由此可见,南方人食用鼠曲草由来已久。《台湾府志》载:三月三日,采鼠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谓之“三月节”。
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在其散文《故乡的野菜》中,对小时候食用的鼠曲草,做了深情回忆。他写道:“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据现代有关资料介绍,在浙江台州等地,鼠曲草是清明时节用来制作“清明团子”的一种辅料。鼠曲草在春季刚长出来并在未开花的时候采摘,洗净,放在锅里和水煮开,捞出来沥干,放在盘子里待其发霉,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晒干储存,待使用时取出。要用时剁碎并放入锅里和水煮开,用来和粉制作“清明团子”,这样白色的粉就成了青色。鼠曲草在湖南湘西一带叫蒿菜,其与糯米融合,外面用橘树叶包裹,制作成蒿菜粑,又叫粉粑、清明粑、绵菜粑,是当地百姓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祭祀祖宗的一种常备贡品。
鼠曲草还有镇咳、祛痰的作用,是一味常用草药。现代医学证明,鼠曲草含黄酮苷、挥发油、微量生物碱和甾醇、氯化钾、硝酸钾等成分,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鼠曲草的功用主治是“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祛痰。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痰喘,风湿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中药大辞典》记载“化痰,止咳,祛风寒。治咳嗽痰多,气喘,感冒风寒,蚕豆病,筋骨疼痛,白带,痈疡”;《中华本草》记载“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主咳喘痰多,风湿痹痛,泄泻,水肿,蚕豆病,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阴囊湿痒,荨麻疹,高血压”。
鼠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