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卿,皇帝赐名的蛇伤药

徐长卿,皇帝赐名的蛇伤药

在山区较肥沃而湿润的背阴山坡,常能见到一种叶子似细柳、单株瘦弱的植物,俯身而嗅,能闻到植株本身散发出一种特异的气味,有些像中药细辛的味道。这种植物叫徐长卿。

徐长卿为萝藦科牛皮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长卿的根及全草,别名又称鬼督邮、石下长卿、别仙踪、料刁竹、钓鱼竿、逍遥竹、一枝箭、英雄草、料吊、土细辛、九头狮子草、竹叶细辛、铃柴胡、生竹、一枝香、牙蛀消、线香草、小对叶草、对月草、天竹、溪柳、蛇草、瑶山竹、蜈蚣草、铜锣草、山刁竹、蛇利草、药王、对叶莲、上天梯、老君须、寮刁竹、千云竹、透骨草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关于鬼督邮和徐长卿的关系,南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解释说,鬼督邮的名字有很多,现在所用的徐长卿,根像细辛短小而扁,二者气味也相似。现在狗脊散中所用的鬼督邮,取其强筋骨治腰脚的功效,所以知道是徐长卿,而不是鬼箭、赤箭。但鬼督邮在《唐本草》中另有介绍,又名“独摇草”,与“徐长卿”属于不同的植物。唐代药学家苏恭为此做了进一步阐释和鉴别:川泽中都有徐长卿。它的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泽。根像细辛,微粗长,色黄而有骚气。以它来代鬼督邮,是不对的,鬼督邮是另外一种植物。

徐长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强调,徐长卿与鬼督邮根苗不同,功效相似,所以在使用时要仔细分辨。围绕《神农本草经》中徐长卿为什么又称鬼督邮,历代医药学家都进行了考证和研究,但是仍然没有找出原因。

北宋医药学家唐慎微在《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比照徐长卿的一些图谱,对《神农本草经》中所载“徐长卿”是否即为本种提出质疑,认为仍有进一步考证的必要。也就是说,《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徐长卿”究竟是不是真的“徐长卿”,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其实,用今天的解释很容易将徐长卿和鬼督邮区别开来。上面说的鬼箭是指卫矛植物,赤箭又名鬼督邮,就是指天麻。所以都与徐长卿是截然不同的种属。

徐长卿药名的由来有两个传说版本,一个版本说是出自唐代的李世民,另一个版本说是出自宋代的赵匡胤。其实,唐宋以前的药书早就有徐长卿的名称,由此知道,这种传说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但笔者还是将徐长卿与唐代李世民有关的传说讲述如下。

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束手无策,只得张榜招贤。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结果很快痊愈。李世民高兴之余询问此药名称。由于李世民忌讳带“蛇”字,所以曾下过一道圣旨,凡说带“蛇”字的话均要治罪。所以徐长卿回答:“禀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因徐长卿救了他的命,随即将这味草药赐名为“徐长卿”。

《名医别录》认为徐长卿“主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精蛊毒,老魅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李时珍说:“《抱朴子》言:“上古辟瘟疫有徐长卿散,良效。今人不知用此。” 而自古医家多用徐长卿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荨麻疹和毒蛇咬伤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徐长卿还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