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花头百余形如伞
端午节前后,在田野沟渠旁,可以见到一丛丛叶如芫荽、花色如雪、花形如伞的植物,人们称其为野芫荽或野蒿子。这是一种能补肾助阳、祛风燥湿和杀虫的良药,叫蛇床。
蛇床,伞形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喜生于平原盐碱地带或河沟边。北宋的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蛇床)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乃开白色,又似散水子,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苏颂将蛇床这种植物的形状描写得非常到位。特别是蛇床的花朵,纤细簇拥,洁白如雪,形状如伞,异常美丽。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记载,“其花如碎米攒簇”,形容得十分形象。他还记道:“蛇虺喜卧于其下,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蛇床一名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村子里流行一种怪病。患病的人皮肤上长满鸡皮疙瘩,奇痒难耐,让人坐卧不安。这种病传染极快,没过几天全村人都患上了此病。有一位郎中路过该村,详细了解情况后,对村民们说:“在百里之外有一个海岛,岛上有一种药草,长着羽毛般的叶子,开着伞一样的小白花。用它的种子熬水洗,可治此病。但岛上毒蛇遍地,无人敢去。”
蛇 床
村中有个叫王福的青年听后,挺身而出,带着村里几个青年一起直奔海岛,同时四处寻找捕蛇人。后来在一个山寨遇见了一位头发苍白的老翁。王福向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告诉他:“毒蛇虽凶恶,却怕雄黄,你在端午节这天午时上岛,见毒蛇就洒雄黄水,毒蛇闻到此味,便会一动不动。”王福他们谢过老翁,备足雄黄酒,于端午节午时登上了海岛,只见岛上毒蛇遍地,很多大毒蛇盘在开着伞形小白花的草下,昂头翘尾,吐着信子盯着上岛的人们。王福他们急忙洒雄黄水,毒蛇闻到气味,果然缩着不动,王福他们乘机从毒蛇身下采挖了很多药草,满载而归。王福带领村民用草药的种子煎水,供患病村民洗澡,连洗几天,奇痒病果然痊愈。
后来,村民们把种子播在地上,用它来治疥疮、湿疹等病,都收到奇效。因为这种草是从毒蛇身下采挖出来的,所以人们称其为“蛇床”,它的种子就叫“蛇床子”。
蛇床子是一位药效良好的药材,能补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神农本草经》将蛇床子列为上品:“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阳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久服轻身。”《名医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好颜色,令人有子。”《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阴痛,去男子腰痛,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日华子本草》:“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治腰胯酸疼,四肢顽痹,缩小便,去阴汗湿癣,治赤白带下,小儿惊痫,扑损瘀血,煎汤浴大风身痒。”李时珍说:“蛇床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神农列之上品,不独辅助男子,而又有 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蛇床子有抗真菌、病毒、滴虫,杀精,祛痰平喘,抗心律失常,性激素样作用,局部麻醉,抗诱变,延缓衰老等作用。可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