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千年人参”传美名

葛根,“千年人参”传美名

葛,在农村的山岗、地堰、道路旁,都可见到它逶迤蔓延的影子。葛藤直径可至60厘米,主茎长度可达40厘米。葛根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透疹的功效,还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素有“千年人参”之美誉。

葛根,为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别名又称粉葛、干葛、葛麻茹、葛子根、黄葛根、葛条根等。葛根名字的由来,传说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茅山脚下炼丹时发现一种根,此根治好了当地老百姓一场瘟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葛洪,于是把此根命名为“葛”,于是就有了“葛根”一词。《救荒本草》记载,葛“苗引藤蔓,长二三丈。茎淡紫色。叶颇似楸叶而小,色青。开花似豌豆花,粉紫色。结实如皂荚而小。根形如手臂。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性冷。杀野葛、巴豆、百药毒。救饥:掘取根入土深者,水浸洗净,蒸食之。或以水中揉出粉,澄滤成块,蒸煮皆可食。及采花晒干,煠食亦可。”

葛 根

葛根作为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清热解毒、通脉醒酒、呵肝护肾的要药。《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种子),主下痢”。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这一著名方剂,至今仍是重要的解表方。李时珍认为葛根的茎、叶、花、果、根均可入药。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清代《本草汇言》中说:“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本草正义》称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由于葛根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多种功能,现代中医临床常用于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疹、泄泻等。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葛根内含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滋补营养、养颜护肤、延缓衰老、改善骨质疏松、调节雌激素水平、清除体内垃圾,以及改善循环、降脂减肥、调节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葛根黄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女性养颜,尤其对中年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养颜保健作用明显,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族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对恋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小伙子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疙瘩遍身。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一个仙须鹤发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种仙草根,旬余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仙草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皮肤细腻,容颜不老,双双活过百岁,被人传为美谈。

泰国的美女丰腴与婀娜多姿,是世界公认的。据说泰国的山区部落自古以来就把野葛根作为民间女性美容、保健的传统秘方食品。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在修缮一座泰国北部的古老寺庙时,才偶然发现这里珍藏着野葛根美容养颜秘方的古文献。从此,食用野葛根的传统,在更多的泰国人中流行起来。泰国的医学专家注意到: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区素有食用野葛根习惯的孟族妇女形体丰满,体态美妙,肤色白皙,健康长寿。

除了葛的根被药食两用之外,葛的其他部分也都是宝。葛的茎皮纤维在古代主要用于织布和造纸。葛衣、葛巾曾经作为平民百姓最易获得的廉价服饰。在野外,如果人受伤了,可以把葛藤的叶子敷在伤口上作救急用。葛藤茎和叶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牲畜很爱吃,是很好的饲料。近年来,有将葛藤纤维(葛麻)用于地毯生产的实践,据介绍用葛麻生产的地毯、壁毯、麻绢等产品可与蚕丝产品媲美,其色泽、牢固度、弹性、耐磨性均超过丝织地毯,且其经济实用,产品可出口创汇。此外,葛花能清胃热,解酒毒,治肠炎便血等症。经常喝酒的人可以喝葛花茶,具有很好的解酒醒脾保肝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