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蜷曲如虾治血痢

拳参,蜷曲如虾治血痢

行走在山东昆嵛山系的各个山峰的坡前或坡后草丛中,有一种叶似羊蹄或酸模叶子的植物,分布比较广泛。它的根茎很有特点,扭曲肥厚,外皮呈紫红色,就像一只握紧的小孩拳头或者蜷曲的大虾。这种植物名叫拳参或虾参,是一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草药。

拳参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拳蓼、草河车、刀剪药、铜罗、地虾、山虾、紫参、破伤药、回头参、石蚕、山柳柳等。拳参在历代典籍中记载不多。最早记载于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拳参,生淄州田野。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土人五月采之。”

拳参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的功效。主要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吐血,鼻衄,痔出血,毒蛇咬伤。《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功能主治:“清热镇惊,理湿消肿。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赤痢;含漱作口腔炎之收敛剂;外用治痔疮及肿疡。”

拳 参

有关拳参对痢疾的特殊功效,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从前,有个小镇上突发痢疾,病情发展很快,全镇的百姓有大半的人都得病了,而镇上的大夫都束手无策。在这危急时刻,镇上德高望重的老镇长便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控制病情,不过大家也为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头疼痛。有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外出寻找治疗方法。

第二天清晨,小伙子便背起行囊踏上了寻药之路,镇里的百姓知道了他的壮举,都纷纷为他送行。小伙子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了多天也没有找到药材,而此时他所带的粮食和水已经用完了。在饥渴之中,小伙子昏睡了过去,梦中他见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对他说:“拳参,生于田野,叶如羊蹄,根似海虾,色黑,可治赤痢。”小伙子醒来后,立即按照老者说的去寻找,很快就在田边找到了这种草药。小伙子欣喜若狂,迅速回到镇里用拳参煎水给百姓喝,很快百姓的痢疾都好了。

老镇长看到小伙子挽救了镇里百姓的生命,便将早已对小伙子心生爱意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小伙子在妻子的帮助下开了家很大的药店,专门为那些贫困的百姓免费送药看病。

有一种中药叫重楼,与拳参在外形上较为相近,所以出现人为混淆代用的情况。在药材商品中,拳参习称“草河车”,但“草河车”“重楼”又为蚤休的异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及同科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品蚤休,别名七叶一枝花、草河车等,性微寒,味苦。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用于治疗瘰疬,毒蛇咬伤,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外用治疖肿、腮腺炎等。由于重楼和拳参两种药物别名均称草河车,而拳参的量多价廉、重楼的价贵量少,所以,一些地方便将拳参与重楼混用甚至以拳参代替重楼。严格来讲,在成分功效上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两种药物绝对不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