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根如竹节洁白如玉

玉竹,根如竹节洁白如玉

玉竹,顾名思义,为洁白如玉、节形似竹的植物。它在山野林下阴湿处极易生长,叶子像竹叶,地下根茎横走,黄白色。自古以来,玉竹就被人们视为补益五脏、滋养气血之物,药食价值极高。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宫寂寞,便设法逃走,躲入深山老林之中。苦于无食充饥,便采一种像竹子一样的根茎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 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才与丈夫及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这位宫女所吃的像竹子一样的根茎,便是玉竹。

玉竹,属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葳蕤、女萎、地节、铃铛菜、玉参等,因其形态似竹,光莹如玉,故名玉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喜生于林下、林缘、山地草甸及灌木丛等阴湿处。

玉 竹

玉竹的小圆柱形白色花朵很有特点,一个个就像小铃铛一样排列整齐地挂在弯曲的枝叶下,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玉竹的嫩叶、花和根均可食用。玉竹属滋阴理气补血之品。古人称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热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神农本草经》说,玉竹主治中风发热、半身瘫痪,并治疗各种虚损。久服可去面部褐斑,并有美容润肤,轻身防老、温暖腰膝等功效。《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中有关于华佗的徒弟樊阿服用玉竹后寿达百岁的记载:“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佗别传曰: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本出于迷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辄语阿,阿又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遂责阿所服,因醉乱误道之。法一施,人多服者,皆有大验。”这段记载大意是说,华佗得到了仙人服用的以“青黏(玉竹)”为主药的“漆叶青黏散”,后秘传给樊阿服用,樊阿因此活到百余岁。人们便向樊阿讨教长寿之法,樊阿酒醉后误泄秘方,人们纷纷效仿服用,结果非常灵验。

李时珍十分推崇玉竹,认为玉竹性平味甘,柔润可食,不仅能祛风热湿毒,他还常用来治虚劳寒热疟及一切不足的疾病,代替人参和黄芪,不寒不躁,效果很好,这是前人未记述过的。李时珍还认为,黄精和玉竹的功效相似,但玉竹之功更强。

目前,玉竹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现代医学证明,玉竹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还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玉竹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多种苷类以及多种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保护心脏、血管,清理体内垃圾、延缓衰老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萎缩性胃炎、糖尿病皮肤慢性炎症和跌伤扭伤等。

玉竹是中药处方常用的配伍药材,也是许多中成药的原料和重要的出口药材。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医药行业需求量巨大,仅每年出口量就达300~500吨,创外汇近1亿美元。玉竹作为一种滋补强壮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资料称,其作为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已经远远高于医药行业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