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强化期

5~6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强化期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评价。正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和发展,个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控制和调节,逐渐形成完整的个性,成为独立的个体。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会熟练使用“我”这个人称代词,他们已经能够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随着孩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也逐渐建立和完备起来,自我意识渐渐增强。到了5~6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再次处于上升时期。在此阶段,孩子不仅有摆脱外界对自己控制的要求,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从小学中低年级时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逐渐转为小学高年级时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深入评价。比如,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会提到姓名、年龄、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身份特征等比较表面的认识,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则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以及动机等比较深层的特点来描述自己。

由此可见,自我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正确的自我意识会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意识以及自律意识,最终指导自己的言行。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独立地分析出自身缺点形成的原因,但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再加上他们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薄弱,尚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体验,导致自我意识较为偏激。

那么,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应该参考什么样的标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第一,具有自知之明,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正确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

第二,既能积极地肯定独立的自我,又能与外界协调一致;

第三,能够统一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具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

总结起来,健全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三者协调一致,密不可分。因此,妈妈们在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意识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