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创造获得强大内心的机会
一位妈妈向心理医生求助:
我儿子今年11岁,原本他只是性格内向,但最近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
一次,他数学考试发挥失常,只考了70分,老师开玩笑似的对他说:“这么简单的试题你怎么能考70分呢?最近是不是心思不在学习上了?小心被别人追上来啊!”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分明是老师的一种鞭策啊,可是我儿子却认为这是“当众批评”,让他很没面子,为此伤心了一整天。
还有一次,儿子回到家就气鼓鼓地说:“英语老师发卷子的时候把卷子往我怀里一丢就走了,连句话也没说,分明就是讨厌我,我不想上她的课了。”我知道儿子一向对英语成绩没信心,所以特地打电话希望老师能够多关照儿子一下,并顺便询问了这件事,结果英语老师表示:“就要下课了,那么着急的时候谁还注意这些细节啊。”
平时在家,我们都是小心呵护,生怕哪句不经意的话会伤到孩子。可毕竟我们不能呵护他一辈子,一个男孩竟如此脆弱,长大之后可怎么办啊?
我们总是习惯在问题出现时抱怨孩子太脆弱,却很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即使二孩政策放宽之后,孩子依旧是几代人手心里的宝,懂事、成绩又好的孩子更被家庭和学校开了一路绿灯。对和案例中的男孩一样的孩子来说,他们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认知水平仍然存在偏差,看问题容易绝对化、片面化,心理调节能力也比较差,一旦出现问题,打击将是沉重的。
遗憾的是,不管家庭还是学校,都很少给孩子创造获得强大内心的机会。
很多妈妈并不知道怎样给孩子创造获得强大内心的机会,是多给孩子制造一点挫折,还是多让孩子经历一些苦难?的确,逆境能够激发斗志,从而使孩子变得更加坚强,但坚强并不是内心强大的全部含义。
根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山姆·戈尔茨坦的理论,内心强大的孩子应具有以下性格特征:
1.拥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2.时刻充满希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很少有失落感。
3.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并且是能够受到别人赏识的。
4.能够为自己设置现实的目标,并独立解决问题。
5.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6.把错误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不是要去规避的压力。
7.人际交往技能优秀,可以成功处理和同伴以及成人的关系。
山姆·戈尔茨坦认为,孩子的强大内心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妈妈创造了机会就能培养出来的,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能力”的妈妈才能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这种能力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妈妈的智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总工程师希坎姆,在自传中表示,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执着和乐观都和母亲有关。希坎姆当年为了研发比较有效的火箭发射燃料就用家里的热水炉做实验,没想到实验失败,热水炉被炸坏了。希坎姆做好了被臭骂一顿的准备,没想到妈妈看到坏掉的热水炉后不但没有骂他,反而安慰他说:“我早就告诉过你爸爸这个热水炉要换了,现在他必须要买一个新的了。”正是妈妈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希坎姆的内心更加安稳,从而坚定了他将火箭送上蓝天的决心。
希坎姆的妈妈无疑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即使认为孩子的想法不靠谱,仍旧能够用乐观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爱,当爱住在心头,孩子的内心才会强大。
聪明的妈妈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时刻被包围在爱意之中,因为无条件的理解和包容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前提,而自信又是内心强大的基本要素。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她们只接纳孩子表现好的一面,或者只接纳孩子满足自己要求的一面。当孩子为是否被爱忧虑时,他的心里自然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内心强大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理解和包容之外,聪明的妈妈还会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内心强大。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国务卿赖斯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一次,妈妈带赖斯到伯明翰买衣服。一位白人店员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的一间专供黑人赶用的试衣间。”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的种族问题远没有如今这样开放和平等,大多数黑人都敢怒而不敢言,但赖斯的母亲却不卑不亢地说:“我和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入这间试衣间,那我们就会换另一家购物!”说罢,赖斯的妈妈就带头向试衣间的方向走去。那位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默许了她们的行为。
此情此景,让年幼的赖斯感触良深。赖斯回忆说:“母亲的教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她让我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是从‘白人专用’的店里买衣服、买食物,而是只要我想,并且为之奋斗,我就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从那时起,不卑不屈成了赖斯一生的处世原则,她再也没有被任何事情压倒过,而是努力学习知识,不断磨炼自己,最终超越平凡。
孩子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听,观察和体验都是更有效的方式,他们会自动复制、粘贴身边人的好习惯,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品质。所以,妈妈的乐观、勇敢、不卑不亢、独立、耐心、微笑与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是孩子获得强大内心的珍贵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