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然后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更听话、懂事一点儿,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依托于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5~6年级的孩子来说,尤其需要与父母之间多一些沟通,这样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丰富的人生经验,获得科学的人生指导。但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却是很多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并不顺畅。
有一位妈妈这样感慨:“现在我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难了,别说是沟通,就是正常地说话都很困难,孩子对我说的话经常是敷衍几句就了事,根本不愿意和我多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位妈妈与孩子亲子沟通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而妈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育者,自然在亲子沟通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亲子沟通如果出现不顺畅的问题,妈妈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妈妈在亲子沟通中是否扮演了错误的角色,或者沟通的态度正不正确,有没有讲究沟通的技巧等。
具体地说,亲子沟通的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内容上“唯学习论”
很多妈妈与孩子聊天时,经常会将所有的问题都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无论什么事情,最终都会引到学习上,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妈妈总是用这些话题刺激孩子,孩子当然会表现得不合作。
2.沟通缺乏诚意
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但是很多妈妈跟孩子聊天时,总是想要树立自己的威严,迫使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如果妈妈经常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那么孩子就会对妈妈产生畏惧心理,或是反抗情绪,从而让亲子关系产生隔阂。当沟通的天平失去了尊重和平等的砝码,当然就无法发挥沟通的功效了。
3.没有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
很多妈妈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要么一味说教,要么一味打骂、斥责,一开口便否定孩子,这样的沟通,不仅不能达到引导孩子的目的,还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有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