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考试焦虑怎么办
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明明学习成绩不错,也很努力,但是一进入高年级就变得十分紧张,大脑好像僵化了,平时内容记得挺好、挺牢的,一到考试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考试成绩总是很差。做妈妈的难掩自己的担忧,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以后怎么挑战中考乃至高考?
妈妈为了锻炼明明的自理能力,同时也为了让他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更好的学习条件,从小就让他在寄宿学校上学。明明一直表现不错,遵守纪律,尊敬师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1年级到5年级,学习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对数学十分感兴趣,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数学竞赛。但是,明明对语文却不太感兴趣,但是因为学习努力,语文成绩也不错。语文老师同样十分器重他,也会让他参加一些语文竞赛。在参加竞赛前,老师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做很多练习题。虽然这种做法对他的语文学习会有所促进,但是明明却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尤其是最近简直不堪重负。
临近竞赛这几天,他总是焦虑、心慌,甚至彻夜失眠。再加上,这几天宿舍来了一位新室友,宿舍成员每天晚上熄灯后都要海阔天空地聊天,这让明明很难入睡,到了白天就心神疲惫,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很难静下心来复习。最近明明感觉自己在其他科目上的练习题的正确率都下降了。现在明明心里十分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他想退出语文竞赛,但是又担心如果放弃竞赛,就说明自己能力不足,也害怕让老师失望。
很明显,明明现在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种孩子在考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常常会表现得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身体上也会出现头痛、腹泻、面色苍白、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小便频繁、失眠多梦等症状。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加以干预、引导的话,轻则会影响孩子考试,重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小学5~6年级的孩子大多面临着小升初的重大压力,加上孩子即将步入青春期,其情商、智商都处于发展状态,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很容易患上考试焦虑症。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容易使注意力分散,影响孩子对有关信息的掌握;二是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是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对于已经掌握的内容也不能很好作答。
我们经常会看到陷入焦虑情绪的孩子对眼前的学习任务往往会产生紧张不安、慌乱惧怕的心理,对设置的学习目标没有完成的把握,而且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结果和别人对自己的过分指责也会产生失败感、负罪感和内疚感。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认为严重的焦虑来自关系,即孩子对他们与父母之间关系的焦虑。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否定,而这种最高价值就是爱与被爱。很多时候,孩子担心的不是考试,而是担心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健、和谐的关系,无论孩子的表现怎样,家长都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认可孩子,那么孩子对考试的焦虑就会有很大程度的减轻和缓解。
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与考试焦虑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引导孩子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妈妈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让自己过高的期望带给孩子太重的负担。此外,妈妈还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助力缓解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