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妈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妈妈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有一位妈妈有一次没有敲门就走进女儿房间,女儿竟然恼怒地责问妈妈:“找我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就进来?”妈妈听到女儿用这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话,吃惊之余也很伤心:“这样对自己的亲妈,真是白养她这么大。”但是女儿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在房间学习,有时就会感觉背后有呼吸的声音,猛一回头,发现妈妈正在偷偷观察我,看我是不是在认真写作业,这让我非常不舒服。妈妈不敲门就进我的房间,让我特别反感,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

5~6年级的孩子开始奔赴青春期,他们心里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希望将自己的一切都展现在别人面前。比如,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可能还喜欢和父母一起睡觉、洗澡,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则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单独洗漱、就寝;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会缠着父母送自己上学,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则希望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去学校;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一放学就自觉回家,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则不玩到天黑就想不到回家;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考了好成绩会很高兴,考了坏成绩也不会太难过,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考了好成绩会将甜蜜放在心里,考了坏成绩会想办法将成绩单藏起来,甚至把自己也藏起来……

孩子的这些表现正是他们独立意识以及自尊意识发展的标志,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个时期的孩子,因为能力的增强,内心变得敏感、细腻,对许多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并不会轻易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小时候相比,此时的他们更倾向于把话藏在心里等着父母去发现,或是把自己的想法倾诉在“日记本”上不让父母发现。

在孩子5~6年级的时候,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反而越来越担心孩子,总是想把孩子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但是家长越是控制,孩子越是逃避,于是家长开始千方百计地窥探孩子的隐私。这种做法本意是关心、爱护孩子,结果却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是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孩子内心成熟的一种表现,孩子的秘密是他的隐私,即使作为父母也应该予以尊重。对待5~6年级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学会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不再像以往那样对自己说心里话、悄悄话而心急焦虑,以至于采取“偷看”之类的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

当然,尊重孩子的隐私,并不是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要求妈妈们以理解的心态、保护的目的、温柔的方式读懂孩子的心理世界。

李太太的儿子上5年级,有一天,儿子拿着数学书让妈妈给他讲解其中的一些习题。李太太给儿子讲解完之后,又给儿子出了两道习题让儿子再练习一下。在等待儿子做题的过程中,李太太翻看儿子的数学书,突然一张小纸条映入眼帘。这张小纸条上写着:“为了让敏敏注意到我,我的数学成绩一定要达到95分以上!”李太太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儿子,儿子似乎没有发现自己看见了小纸条。李太太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很自然地将书翻到了另外一页,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继续翻看数学书。李太太本想和儿子谈谈,但是现在显然不是好的时机,而且儿子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如果自己大动肝火不仅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还会引起儿子的反感。

在《儿童权利公约》中,隐私权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权利之一,如果父母能够保护孩子的隐私权,才是对孩子人格的真正尊重。那么,妈妈又该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隐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