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五:自我管理,学会约束

习惯五:自我管理,学会约束

自我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管理、组织、监督、评价和反省的过程,其核心是“自我”,即要靠自己内在的积极性去进行管理,而不是靠外力或是外人进行管理。一个人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主要是靠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言行,管理自己的梦想。所以,自我管理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条件。

自我管理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会逐渐意识到需要管好自己,也就是自我管理。但是,许多孩子由于经验太少,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在自我管理上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加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还没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不仅不让孩子参与家庭和社会上的事务,就连孩子本身的事情也会大包大揽。从穿衣吃饭到学习生活再到人际交往,家长从来不肯也不愿意对孩子放手,这样的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为此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孩子的问题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就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学5~6年级的孩子即将步入青春期,各方面的能力亟待锻炼与发展,如果父母对孩子不肯放手或是过多干涉,不仅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变差,影响以后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习、环境等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历经25年,在对这些人长期的跟踪调查后发现,那些目标具体、清晰的人,是最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几乎全部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而那些目标不清晰、不善于进行自我管理的人最后都成为中层或下层的人。富有远见的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总结起来,孩子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上的自我管理

小学5~6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上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整理衣服、叠被子,饭后洗碗、拖地等日常生活琐事,或是做饭、炒菜等较为复杂的劳动,孩子经常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

2.学习上的自我管理

学习上的自我管理,不仅包括对学习物品、工具的整理,比如自己整理图书、文具盒,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还包括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使用等,比如要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细心进行检查等。

3.情绪上的自我管理

情绪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并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紧张、悲哀、抑郁等不良情绪则可能导致孩子的各种心理的疾病。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的,但是作为家长,无不希望孩子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但是5~6年级的孩子,正逐渐步入青春期,心理敏感、脆弱,情绪很不容易稳定,这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如果能够在情绪上进行很好的自我管理,那么就是成熟的标志,而且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那么,妈妈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引导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