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行”——妈妈应该学会鼓励孩子

“你能行”——妈妈应该学会鼓励孩子

5~6年级的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会遇到很多困惑,这时候的他们虽然表面上看非常倔强和叛逆,但实际上他们比想象中要脆弱得多。他们敏感多疑,容易陷入孤独和自卑的情绪中。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的鼓励。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同样,在孩子获得成功时,妈妈可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妈妈可以鼓励孩子改正错误。同样,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妈妈可以鼓励孩子继续坚持。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鼓励、赞许,不喜欢被禁止、阻断或批评。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就不太容易,而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给孩子积极的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鼓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你做的真好”“你太棒了”之类的话语,鼓励也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妈妈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只会让孩子听得麻木;有的妈妈经常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赞扬孩子,也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鼓励孩子要讲究时机,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具体而言,鼓励孩子的好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他们可能会逃避,或消极应付,这时妈妈的科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妈妈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立刻插手帮助孩子或是替孩子去做,而是应该客观地分析情况,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并勇敢地解决它。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2.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

孩子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也是他自信心最足的时候,如果妈妈这时能够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并且以后也会越来越努力。但如果妈妈怕孩子骄傲,故意泼冷水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生活中,还有些妈妈会给孩子一定的物质鼓励,虽然这样做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不能给予孩子持续的动力。有经验的妈妈会采用精神鼓励的方法,比如把这一天记在日志上,使它变得与众不同,孩子就会从中获得最大的鼓励和满足。

3.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

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妈妈可能会下意识地批评孩子、惩罚孩子,但只要妈妈看一眼吓得不知所措的孩子,相信你就会转而鼓励他,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总结教训。”

4.当有同龄人在场的时候

5~6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如果妈妈能经常当着孩子同学的面鼓励他,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很有面子,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和荣誉感。同时,因为妈妈的那份期待,他也会再接再厉,努力发扬长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对孩子进行鼓励的时候,妈妈要注意鼓励的内容,遵循以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