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父母读书

1.为父母读书

某校六年级的班会上,班主任在给学生们做小升初的考试动员大会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要读书?你们是在为谁读书?”原本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却让老师有些始料不及。

“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我是为爷爷奶奶读书!”这类答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类答案可以归为“为别人读书”,主要是为父母读书。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父母从小就帮孩子规划,上哪个学校,报什么兴趣班,买什么课外书,甚至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这些小事父母都要来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是在为父母读书,要不然父母什么都替我做主?

当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读书时,他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动力。特别是当父母批评孩子、否定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然后可能产生“我不为你读书”“我凭什么为你读书”的心理。这样学习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建议父母: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多提建议,少替孩子做主。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醒孩子:你不是在为父母读书,你将来要走什么路,是由你自己做主的。把自由选择权交给孩子,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