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这样做练习题最有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如果在做练习题时比较顺利,那么可以说预习、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的效果都是好的;如果练习做得不好,就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巩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即使上课时理解了老师讲的内容,如果不经过反复、长时间的练习,知识点也是无法长时间牢牢掌握的。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练习在整个教学时间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到了小学高年级,让孩子积极主动地练习变得更加重要,善于练习的孩子,其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成绩也容易提高。因此,妈妈应好好引导孩子上好练习课,巧练习题。
做练习并不是要搞题海战术,有的孩子做练习完全是在浪费体力,比如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通常是将生字或课文抄写几遍甚至是几十遍,数学作业通常是将每一种题型分别做上几十道。这样的练习只会让孩子把练习当成沉重的负担,没有时间去体会知识本身。长期下来,不仅学习效果不明显,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此外,付出的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从而感到彷徨和矛盾,认为即使自己这么努力了,成绩还是无法提高,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因此,让孩子做练习首先是要注重对题目熟练程度的训练,严格控制做题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妈妈通过对孩子练习时间的控制,可以提高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能力;科学运用“做题练习”,做到边做题边总结方法,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练习效果。
当然,练习也有许多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练习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原则一:对于练习题要区别对待
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和学习效率低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善于抓住最重要的信息,然后反复琢磨,对于某些简单的、不重要的知识往往看过一遍能熟练掌握了,就不会再浪费时间钻研这些知识。
不善于学习的孩子往往在练习的过程中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的题全要做一遍,这样就很少有时间对练习进行认真的思考。因此,尽管练习没少做,效果却并不好。
为此,妈妈要引导孩子详加分析练习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孩子在课上没有掌握的重点、难点进行练习,对于教材上比较简单的练习题可以适当略过。
原则二:做过的练习要进行整理
不善于学习的孩子做完练习就长舒一口气,认为终于把作业做完了,然后将练习扔到一边;善于学习的孩子,会很珍惜自己做过的练习,他们会分门别类地将自己的作业整理成册,并随时翻看,这样学习效果才好。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妈妈可以引导孩子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练习:
方法一:重视基础,尤其是教材上的练习题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做练习时一定要多做基础题。掌握基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做基础练习,而教材上的练习无疑是首选。
教材上的练习题,是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题目,而且教材上的练习一般与概念、公式以及定律联系紧密。而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都是对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因此做教材上的练习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些知识点。同时,教材上的习题,老师都已经讲过,有些还附有详细的解题过程,比较容易做对,这样更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
方法二:积极主动地寻求解题思路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遇到困难,或是感觉不会做就直接跳过去,或是干脆向老师和同学寻求答案,或是直接翻看答案。然而,当他们翻看答案的时候,又会觉得这道题很简单,自己一看就明白了,因此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可是下次再做时,还是没有思路,又不得不翻看答案,看过一遍之后,发现还是那么简单。反复如此,就依赖上答案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对这道题的接受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是机械地看到了具体的解题过程,而没有进行独立思考,更没有掌握或是形成解题思路。所以,孩子在做练习的时候,妈妈要引导他积极、主动地寻求解题的思路。
方法三:一题多解,寻求多种解题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做题也是如此,虽然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解题方法却有很多。孩子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寻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在比较分析中寻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和途径,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
现在很多习题都有很多解法,孩子要善于思考和钻研,通过对各种解法的比较,确定一种最优方案并记下来。经常这样做练习,孩子表面上看和别人一样,只做了一遍习题,但是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
方法四:将解题思路完整地写下来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遇到了比较难的题目,自己一时解题思路又比较混乱,不妨把自己脑子中的思路一步一步写出来,这样一来,原来比较模糊、不清楚的地方就变得清晰了,解题思路也就形成了。
这就像是语文课的写作,写的过程既是联想的过程也是推理的过程。老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也会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讲解,从举例到推理到练习,如果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