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心世界(3):心理的闭锁性现象

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心世界(3):心理的闭锁性现象

芊芊从小就特别乖巧,非常听妈妈的话。妈妈说什么,她就会去做什么,妈妈不让做什么,她肯定是不会去做的。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芊芊肯定会首先征求妈妈的意见。这样乖巧的芊芊让妈妈很是放心。但是随着芊芊年龄的增长,妈妈发现芊芊的性格越来越内向,一见到生人就会躲到屋子里,特别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芊芊的班主任也说芊芊学习成绩好,从来也不会惹事,可就是太内向,很少和同学交流。尤其是到了12岁,芊芊变得更不爱说话了,现在同学们都说芊芊是一个很“冷”的人。在学校,同学们都是一起玩闹的,只有芊芊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不说话,安静得像是不存在一样。她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芊芊在家也几乎不怎么说话,有时候能在家连续看十几个小时的电视也不和妈妈交流。妈妈为此十分着急。

进入青春期前,孩子们会在心理和言行上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他们会介意有人翻看自己的东西,他们会选择写日记倾诉自己的情绪而拒绝与他人交流,他们与朋友交往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坦率,他们更渴望独处的空间,他们有时会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整天。这种行为常常令妈妈们很不满意,也很担忧。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5~6年级的孩子在心理和言行上变得孤僻,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的闭锁性现象”。孩子在小的时候,思想以及心灵就像是一湾清水,清澈见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5~6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开始有了秘密,并且不愿意向别人袒露。他们在自己的周围立了一圈栅栏,不让其他人走近,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孩子产生闭锁心理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有所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发展。5~6年级的孩子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渐加强,就会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他们对别人尤其是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小大人”般的举动。这种独立意识的发展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但是因为他们对许多事情还没办法完全把握准确,因此时常会发生让自己和成年人对立起来的行为。如果孩子和家长长期没有良好的沟通,隔阂就会由此产生,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十分紧张,而且孩子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甚至发展成为孤僻性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当孩子出现心理闭锁现象,妈妈应该如何协助孩子处理好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