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听课方式
1.紧跟思路法
老师讲课前都会备课,有自己的讲课思路和教学计划,而且班上几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也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弄懂了上一个知识点再去讲解下一个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上,孩子必须学会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跟紧老师的思路,这样才能抓住一堂课的精华。
一般来说,老师在讲课时,经常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要求学生作答,有时也会需要学生自问自答。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孩子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是抓住了老师的思路。
老师在讲到重点、难点内容时,一般都会在讲解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孩子听到老师说“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很重要”等语句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做好标记。
2.前松后紧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很多学生也反映,一节课45分钟太长了,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30~40分钟最好。
为了保证孩子听课的质量,妈妈们不妨教孩子采取前松后紧的方法来听课。一般情况下,在45分钟的一堂课上,前半节大多是回顾前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引导本节课的内容,后半节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大部分孩子在刚上课时都需要一段时间修复心情,做好听课准备,这段时间很难集中精力。因此,采取前松后紧的方法,让孩子在后半节课保持注意力,更能保证听课效率。
3.提问探索法
在同一间教室,用同样的时间听同一个老师讲述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深度思考,不断发问。45分钟后,前者似梦非梦、似懂非懂、无甚收获,后者拓展思维、发散思想、获益良多。
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善于提问、善于探索,既能让老师答疑解惑,又能在与老师的“辩论”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如果孩子总是不敢举手发问,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也无法深入下去,自然变得更加被动。
4.掌握“猎枪”法
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校长这样说过:“我们要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只有掌握了‘猎枪’,我们才能擒获更多的猎物。”很多孩子在听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老师讲授的知识本身,而没有注意老师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说,这样的听课是一种低层次的、质量不高的听课方式。
通常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各种方法,老师授课的目的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掌握整个思考解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在日后遇到相同、相似甚至是不同的问题时,也能自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