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脏器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整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关系亦非常密切。
肺主气,司呼吸。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由于气对血有运行、统藏、调摄等的作用,所以,肺的呼吸运行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加快则脉率亦随之急促起来;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搏亦难以维持,因而前人亦将脉搏称为脉息。另一方面,“肺朝百脉”的功能将肺气与血脉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呼吸均匀与深长时,脉象一般呈流利而盈实;呼吸急迫浅促或肺气壅滞呼吸困难时,脉象多呈细涩状态。总之,肺气对脉率、脉形都有很大的影响。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脉象中的“胃气”,在切脉时可以感知,主要在切脉的指下具有从容徐和与软滑的感觉。脉中的胃气虽可看作脾胃运化功能的反映,但实际上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全身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所以,脉有胃气为平脉(健康人的脉象),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临床上根据胃气的盛衰,可判断疾病预后的善恶情况,故又有“脉以胃气为本”之说。
肝藏血,即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起脉象的各种变化。肝失条达,脉道拘束,切脉指感则如按琴弦;肝阳上亢,血随气逆、脉象则弦大有力。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若精血衰竭,虚阳浮越,则脉象变浮,重按不予应指,此属虚大中空的无根脉,提示阴阳离散、病情危笃。
总之,脉象是在全身各脏腑相互协调的作用下,血液在脉内循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反映。无论人体内脏中哪一个器官出现障碍,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的运行,血行的失常会敏感地反映到脉象的变化上来。因而,通过诊脉,可从脉象的细微变化察知相关脏腑所患的病证。所以常说,脉象是全身功能活动状态的综合性反应。此外,聚集于胸中的宗气能助心行血,能鼓舞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也是脉象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