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小儿疰夏

十二、小儿疰夏

小儿疰夏是指小儿形气未充,入夏以后,不能适应外界炎热气候而引起。临床以夏季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为主要表现的幼儿时行热性病。

西医学称该病为小儿夏季热。本病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时节,6个月至2岁的体弱儿童及弱智儿,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发热随气温降低或阴凉环境下能自行缓解。其脉象表现多为数、细数无力等。小儿疰夏的脉象辨析如下。

1.脉数 多为暑伤肺胃所致。症见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于午后升高,或稽留不退,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

2.脉细数无力 多为上盛下虚所致。症见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缺乏,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舌质淡、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