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入门的技术要点

第五章 脉诊入门的技术要点

我国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常用28种脉象,是一个严谨、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其诊断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因此,28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练掌握。

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28种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正确的依据。比如滑、涩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脉的诊察就缺乏针对性。又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正常人的心律应表现为窦性心律),应用时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就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与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经离题太远。由此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其实,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在这些方面发生变化。我国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常用28种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的。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常用28种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

因此,对于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常用28种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

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常用28种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