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胆胀
2025年08月10日
(二)胆胀
胆胀是指因湿热痰瘀等邪阻滞于胆,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致使胆气郁滞不舒,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痞胀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病证。
该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胆囊炎。该病多见于女性肥胖者,好发于30-50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绞痛,常放射至右肩部;并可伴发热,或有恶心呕吐,急性发作后,右上腹部经常性隐痛、痞胀不适,纳呆,腹胀、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其脉象可表现为弦大、弦滑、弦数、细数、弦细涩、弦弱无力等。胆胀的脉象辨析如下。
1.脉弦大 多为肝胆气郁所致。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部,遇怒时加重,胸闷而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舌质淡、苔白腻。
2.脉弦数 多为胆腑郁热所致。症见右胁部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质红、苔黄厚而干。
3.脉弦细涩 多为气滞血瘀所致。症见右胁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斑。
4.脉弦滑 多为肝胆湿热所致。症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黏滞,或见黄疸,舌质红、苔黄腻。
5.脉细数 多为阴虚郁滞所致。症见右胁下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质红、少苔。
6.脉弦弱无力 多为阳虚郁滞所致。症见右胁下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冷,神疲气短,乏力倦怠,舌质淡、苔白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