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脉象的影响因素
脉象是人体全身功能状态的综合反应。因此,脉象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正常脉象会随着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异。
1.四季气候 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正常脉象有春三月,六部脉微弦;夏三月,六部脉微洪(钩);秋三月,六部脉微浮(毛);冬三月,六部脉微沉(石)的变化。因为春季虽然阳气已升,但阳气尚未充盛,阴寒未尽除,气机有约束之象,故脉象稍带弦;夏季阳气已盛,脉气来势盛而去势衰,故脉象稍带洪,如钩之状;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欲敛,脉象原先的洪势已减,应指轻而如毛,故稍带浮的状态;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潜藏,脉势沉而搏指有力,如石之下沉状。
2.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南方地势低下,气温偏高,空气湿润,人体肌肤疏松,故脉多细而略数;北方地势较高,气温偏寒,空气干燥,人体肌肤紧缩,故脉多沉实。所以,张石顽说:“江南人元气薄,所以脉多不实。西北人习惯风寒,内外坚固,所以脉多沉实。滇粤人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
3.年龄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5-6岁的幼儿,每分钟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趋和缓起来,其速率逐渐减慢。青壮年气血强盛,身强体壮,脉搏有力;老年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
4.性别 妇女的脉象较男人的脉象濡弱而略快,妊娠后常见滑数而冲和的脉象。
5.体质 身躯高大者,其脉位较长;身材矮小者,其脉位较短。体瘦之人肌肉较薄,脉象常浮;肥胖之人,皮下脂肪较厚,脉象常沉。凡常见六部脉俱沉细而无病象者,称为六阴脉;六部俱见洪大而无病象者,称为六阳脉。
6.情志 情绪波动也会使脉象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一过性的脉象变化也属生理性变异而非病脉表现。如喜乐之时,其脉较缓;恼怒之时,其脉弦急;惊恐之下,气机暂时逆乱而见动脉等。这些变异之脉象,随其情绪的平静恢复之后也就趋于正常状态。
7.劳逸 不同的活动状态时,其脉象会出现变异,当剧烈活动或强体力劳动之后,脉多急疾而速;安卧或入睡之后,脉多迟缓。由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平素活动状态有别,故前者之脉弱于后者。
8.饮食 当进食之后,脉多有力;饥饿之时,脉稍缓而无力。
另外,某些人因为血脉循行走向的变异,其脉不见于寸口部位,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处,称为“斜飞脉”;若完全显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还有出现于腕部其他位置的。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特异脉位,即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在学习病理脉象的内容之前,必须对什么是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应当具备的特征是什么,怎样排除影响对正常脉象判断的干扰因素等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病理脉象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