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知常达变
2025年08月10日
(七)知常达变
脉象尽管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如前述诸法就是诊脉的规律,可称之为“常”,诸法的具体变通应用称之为“变”,将“常”与“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心手之用相应。因为,无“常”则无法可依,无“变”则难以通巧。
“知常达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脉象有常变 近代学者滑伯仁说:“须要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是以时脉胃脉平脉为“常”,病脉为“变”。而《石室秘录》在八脉之上又加大小二脉,合称为“十法”,并说:“知十法之常,即知六法之变,又何难知人之疾病哉!”与前相比较,是于“变”中亦分“常”变。
2.体质有常变 王昌龄认为,诊脉要分清平素脉象与今已变之脉象,平昔无病之本脉即为体质脉。由于有男女老幼之别,形体有丰腴羸瘦之异,致使阴阳气血偏驳不一,脉亦随之而变。不仅脉有先天之变异,且亦随人的体质变异而变异。其他如小儿脉多数,老人脉宜缓弱,青年或老年偶可见呼吸不整脉,即呼气时较慢,吸气时较快时,可见乍数乍疏之象。又如惯用左手者,左脉略大,惯用右手者,右脉亦盛等。这些脉象,决不可一律视为病脉,都属于体质因素所致的“常”中有“变”、“变”中有“常”。
3.用指有常变 这里是说医者用三指按脉,虽然是为了诊察疾病之变化,但常常也会对脉搏之跳动产生影响。这种诊察对被诊察的干扰,前人早已注意到了。应知初按久按会对脉搏有不同的影响,当注意用指不可过久。另外,《诊宗三味》亦说:“脉有下指浮大,按久索然者,有下指濡软,按久搏指者,有下指微弦,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必难取效。”这则是患者本身邪正相搏致使脉搏出现初按久按之不同变化,多为正衰或邪盛。
至于医者三指感觉不一,三指齐按与一指单按,对同样的脉象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故诊脉时,又当知道有单按、总按之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