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痹心痛
2025年08月10日
(一)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穴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该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不包括心肌梗死)。该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夜间无明显诱因而发病,多伴有气短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等表现。其脉象可表现为沉紧、沉细迟、细弦、弦涩、细缓、滑、结、代、促等。胸痹心痛的脉象辨析如下。
1.脉沉紧 多为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所致。症见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
2.脉沉细迟 多为中老年人,肾气渐衰,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而发。症见心悸心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白无华,四肢欠温或肿胀等。
3.脉细弦 多为情志不遂时诱发,令心气郁结而致。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
4.脉弦涩 多为瘀血痹阻所致。症见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痛引肩背。
5.脉细缓 多为心气不足所致。症见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甚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易出汗。
6.脉滑 多为痰浊闭阻所致。症见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口黏便溏,咳吐痰涎。
7.脉结、代、促 多为气虚血瘀或心阴亏损,气虚血瘀所致。症见胸痛,伴气短乏力、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