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察独”

(三)诊脉“察独”

诊脉时要善于抓住独变的脉象这一方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虽然是在论述遍身诊法的法则,然而却早已渗透到独取寸口的诊法之中了。张仲景对此则推崇备至,他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在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脉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果某一部脉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则标志着该部所主的脏腑经脉发生了病变,注意体察这种异常变化,也是诊脉时切实可行的方法。

“独”有二层意思:其一,一部之脉异于其余各部;其二,脉体独变。正常时,六脉从容和缓而胃气充沛,若见弦、数、涩、滑等脉时,则为独见之病脉。

另外,独有真假之辨。所以,察独之时,首先应排除体质因素的干扰,诸如男女有别,老少不同等,皆属于正常差异,不可作独处藏邪论。

善于察独者,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察独虽为至简,但欲得真见亦绝非易事,诊者当仔细揣摩,认真体会,才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