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湿温

三、湿温

湿温,又称为“湿瘟”,是因湿热疫疠之邪,经口鼻而入,蕴结于中焦,阻滞气机,湿热熏蒸弥漫所致。

以持续发热,脘痞腹胀,苔腻,脉缓,神情淡漠,玫瑰疹或白疹,左胁下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该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伤寒及副伤寒。多见于夏秋两季,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起病较缓,初起时虽有恶寒发热,但热势不扬,且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舌苔垢腻,脉濡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故病程较长,其中以湿热留恋气分阶段较长。病程中易见白,后期可见便血的严重证候。其脉象表现多为濡数、濡缓、细数、虚或濡数、濡滑而数、细数或弦数等。湿温的脉象辨析如下。

1.脉濡数 多为气分湿热所致。症见高热,汗出而热不减,口渴而不欲饮,胸脘痞闷,恶心欲呕,大便溏泄,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滑腻。

2.脉濡缓 多为湿郁卫分所致。症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较甚,头痛而重,身重肢倦,胸脘痞闷,舌尖边红、苔白腻。

3.脉细数 多为气血虚脱所致。症见大便下血量多,面色苍白或萎黄,汗出肢冷,神疲气短,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

4.脉虚或濡数 多为正虚邪恋所致。症见身热汗多,低热不退,口渴喜饮,体倦短气,烦闷欲呕,虚烦少寐,舌质红、少苔。

5.脉濡滑而数 多为湿热闭神所致。症见身热不扬,神志蒙眬,嗜睡,甚则神昏,谵语,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6.脉细数或弦数 多为热入营血所致。症见身热,神昏,烦躁谵语,大便下血或黑便如同柏油样,口渴唇燥,舌质红绛、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