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儿蛔虫病
2025年08月10日
十一、小儿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疾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粪便有蛔卵为特征。
该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蛔虫病。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吞入蛔虫虫卵,在小肠内发育成虫,虫居于肠内,劫取精微,扰乱气机而形成蛔虫证;甚则钻孔、结团,形成蛔厥、虫瘕之重证。其脉象表现多为滑、弦、滑数、弦数等。小儿蛔虫病的脉象辨析如下。
1.脉滑或弦 多为蛔虫证所致。症见轻者偶有绕脐腹痛,食欲缺乏,重者脐腹部疼痛,时作时止,恶心、呕吐,或吐清涎,或吐蛔虫,食欲缺乏,或畏食,或嗜食泥土,茶叶、木炭等异物。精神烦躁,睡眠欠安,爱挖鼻孔、咬衣角等不正常动作,虫积日久,可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不调,腹胀不适,青筋暴露,四肢瘦弱,形成蛔疳。舌尖红赤、舌面常见花斑、苔薄腻或花剥。
2.脉滑数或弦数 多为蛔厥证所致。症见蛔虫病的一般症状,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以胃脘及右胁下痛为主,时作时止,严重者可持续较久,痛时弯腰屈背,辗转不安,大汗淋出,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或有发热、畏寒,甚至出现黄疸,舌质淡红、苔黄腻。
3.脉滑数或弦数 多为虫瘕证所致。症见有蛔虫病的症状,突然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腹胀、频繁呕吐,或吐出蛔虫,大便不通,腹部包块大小不等,部位不定,呈条索状或团状,按之可活动,重者腹部发硬,常有压痛,或伴肠鸣,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