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基本原理

一、脉诊的基本原理

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很早就发现了“心主血脉”这一医学道理。认为血靠心气的推动沿脉道循环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脏腑之气也通过血液而输布全身。因此,脉象能反映机体阴阳、气血、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

临床上为什么“寸口脉”的变化能够诊断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的疾病?为什么脉诊对临床各科的“辨证施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独特的诊疗体系,古代医家所创建的经络学说,为中医的诊疗体系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

经络学说认为,“寸口脉”是“脉之大会”,是“五脏六腑之所终始”,隶属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朝百脉,十二经乃至全身的气血皆流注于手太阴肺经而变见于“寸口”。况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疾病都可导致五脏六腑乃至全身阴阳、气血的变化。

因此,“寸口”脉的变化可诊断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的疾病,这是脉诊最基本的原理。

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开创的诊疗体系。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是“辨证施治”诊疗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所开创的。所以,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和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同出一辙的。

中医学“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形成之后,取寸口脉法逐渐取代了其他脉法,成为独占医坛的诊脉方法。所以,2000多年以来,取寸口脉法成为“辨证施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施治”的诊疗体系选择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这是无可争辩的史实。辨证施治诊疗体系为取寸口脉法开辟了非常广阔的适用范围,这也是无可争辩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