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28种脉象的脉理、鉴别与兼脉主病
1.浮脉 切脉时,用指轻按在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1)脉理
①当外部有致病因素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互相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浮而明显。
②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虚,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2)鉴别: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相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相混淆。其鉴别点如下。
①浮脉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
②芤脉的脉位轻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一样。
③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
④虚脉的脉象软弱而无力,脉形细小并有空虚感。
⑤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如浮萍样散乱,脉形细小且至数不齐。见图6-7。
图6-7 浮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紧主伤寒证。
②兼脉浮缓主中风证。
③兼脉浮数主风热证。
④兼脉浮虚主伤暑证。
⑤兼脉浮洪主热盛证。
⑥兼脉浮弦主头痛证。
⑦兼脉浮滑主风痰证。
2.洪脉
(1)脉理: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
(2)鉴别:洪脉与实脉相类似,脉象都是强盛有力。
①洪脉轻取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沉取时反而略为衰弱。
②实脉虽然不如洪脉狂急,但在浮取或沉取时,都极为有力,不论来去都十分强盛。见图6-8。
图6-8 洪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洪主表热证。
②兼脉沉洪主里热证。
③兼脉沉滑主痰热证。
④兼脉洪数主热盛证。
⑤兼脉洪大而长主暑温兼湿证。
3.濡脉
(1)脉理
①濡脉主气血诸虚,当体内的气血亏损时,由于阳气衰弱而无力运行血液,以至血液冲击脉管的力道不足时,会出现浮软而无力的脉象。
②当湿邪壅阻于内时,由于气血的输布受到阻遏,此时也会出现濡脉。
(2)鉴别:濡脉与微脉、弱脉相类似,都属于细软无力的脉象。
①濡脉的脉位浮,轻取就能感觉得到。
②弱脉的脉位沉,必须重按才能感觉得到。
③微脉的脉位可在浮位或沉位,虽然细而柔软,却模糊不清,好像若有若无,欲绝非绝的形态表现。见图6-9。
图6-9 濡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濡迟主虚冷证。
②兼脉濡数主阴精亏耗证或湿热证。
③兼脉濡涩主亡血证。
④兼脉濡缓主寒湿证。
4.散脉
(1)脉理:当脏腑元气即将绝竭时,由于心力衰竭,阳气离散,以至血液难以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浮散而无根,时快时慢,没有规律的散脉。
(2)鉴别:散脉与濡、虚、芤脉相类似,都属于脉位浮的脉象。
①散脉浮散而无根,没有规律可言。
②濡脉的脉位浮,细小而柔软,且有脉律。
③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都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④芤脉的脉位浮大,浮取时脉管中空,大而柔软。见图6-10。
图6-10 散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5.芤脉
(1)脉理:当人体因失血过多或是因体液大伤时,由于体内的血量突然减少,使得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导致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的芤脉。
(2)鉴别:芤脉与革、虚两脉相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
①芤脉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
②革脉也是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
③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皆软弱无力,却仍有根。见图6-11。
图6-11 芤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芤主气阴两伤证。
②兼脉芤数主阴虚证。
③兼脉芤虚主亡血失精证。
④兼脉芤迟主失血正虚证。
6.革脉
(1)脉理: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
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2)鉴别:革脉与芤、虚脉两脉相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
①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
②芤脉的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
③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皆软弱无力,却仍有根。见图6-12。
图6-12 革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7.沉脉
(1)脉理
①里实证:当病邪入里时,如患者的气血充盛,能与病邪相对抗,正气与邪气相互争斗,以致出现沉而有力的脉象,称为里实证。
②里虚证:如患者的气血亏虚,无力输布气血,以致出现沉而无力的脉象,称为里虚证。
(2)鉴别
①沉脉位于筋骨处,重按才可获取。
②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位于筋骨间,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及脉象。
③牢脉与沉脉很类似,但脉形较为弦长,像是附着在筋骨上,似乎紧牢而不移。
④弱脉也位于沉位,脉象柔软而无力。见图6-13。
图6-13 沉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沉迟主里寒证。
②兼脉沉数主里热证。
③兼脉沉缓主水湿证。
④兼脉沉涩主气郁证。
⑤兼脉沉滑主痰食证或湿热证。
⑥兼脉沉弦主内痛证。
⑦兼脉沉紧主冷痛证。
8.伏脉
(1)脉理
①当体内邪气炽盛时,容易阻遏气血的运行,以致脉气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深伏的伏脉。
②如因久病不愈而正气衰微时,阳气不足以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
(2)鉴别:伏脉与沉脉相类似。
①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
②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见图6-14。
图6-14 伏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9.牢脉
(1)脉理: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致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牢固不移的牢脉。
(2)鉴别:牢脉与沉脉、伏脉相类似。但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得深沉。见图6-15。
图6-15 牢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10.弱脉
(1)脉理: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2)鉴别:弱脉与濡脉、微脉相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的。
①弱脉在沉位。
②濡脉在浮位。
③微脉可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却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
④细脉脉形细小,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体象模糊不清。见图6-16。
图6-16 弱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涩弱主血虚证、血瘀证。
②兼脉弱微主气衰证。
③兼脉弱数主阴虚证、血虚证。
11.迟脉
(1)脉理:迟脉不仅主寒证,亦主热证。这是因为当体内的寒邪或热邪炽盛时,由于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此时,如出现迟而无力的脉象,则提示为虚寒证;如出现迟而有力的脉象,则提示为寒实证或实热证。因此,对于迟脉的鉴别,应当谨慎。
(2)鉴别:迟脉与缓脉、涩脉相类似。三者的脉象都比正常脉稍慢。
①迟脉一息只有三至。
②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
③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见图6-17。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迟主表寒证。
②兼脉沉迟主里寒证。
③兼脉迟滑主痰饮证。
④兼脉迟涩主血瘀证或血虚证。
⑤兼脉迟细主气虚证。
图6-17 迟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12.缓脉
(1)脉理:当体内的脾气虚弱或是湿邪内困时,由于气血的运行不畅,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此时就会出现脉来怠慢的缓脉。
(2)鉴别:缓脉与迟脉、涩脉相类似。
①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
②迟脉一息只有三至。
③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见图6-18。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缓主伤风或风湿证。
②兼脉沉缓主寒湿证或湿痹证。
图6-18 缓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③兼脉缓而滑主脾热证。
④兼脉缓弱主气虚证。
13.涩脉
(1)脉理:当体内由于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等因素阻遏气血运行,导致脉气往来艰涩时,就会出现往来艰涩的涩脉。
(2)鉴别:涩脉与结脉相类似,两者的脉象都较为迟缓。
①涩脉是因为脉象不流利,往来艰涩,感觉较为迟缓。
②结脉的脉象迟缓,虽然没有往来艰涩感,但会突然欲止,并且每次歇止的间隔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见图6-19。
图6-19 涩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14.结脉
(1)脉理:如果因体内有瘀血、痰饮、宿食或气滞等因素阻遏了气机的运行,以致阴液独盛而阳气潜藏不和,此时就会出现脉来迟缓,时而一止的结脉。
(2)鉴别:结脉与促脉、代脉相类似,三者都有突然歇止的脉象出现。
①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
②促脉的脉象急而数,每次歇止的间隔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
③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会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见图6-20。
图6-20 结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15.数脉
(1)脉理
①当体内邪热炽盛时,由于热邪灼伤阴液,以致阳气亢奋,气血急速地运行,因此会出现数脉。
②如是阴虚严重的患者,由于阴液亏虚,以致虚热内生,此时也会出现虚而无力的数脉。
(2)鉴别:数脉与疾脉、滑脉、动脉相类似,四者的脉率都较快。
①数脉在一息之间,脉来超过5次以上。
②疾脉的脉率比数脉更快,一息七八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
③滑脉往来非常流畅,脉形圆滑而流利,如圆珠般反复旋转。
④动脉如豆般圆滑,脉象滑数而有力,但却摇摆不定。见图6-21。
图6-21 数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数主表热证。
②兼脉沉数主里热证。
③兼脉数洪主热盛证。
④兼脉数弦数滑主肝火痰热证。
16.疾脉
(1)脉理
①当体内实热炽盛时,由于热邪灼伤阴液,使得阳气亢奋,因此会出现脉象急疾的疾脉。
②如罹患阴液枯竭之虚证,由于阳气没有阴液可依附而浮越于外,此时也会出现脉象疾而无力的疾脉。
(2)鉴别:疾脉与数脉、滑脉、动脉相类似,四者的脉率都较快。
①疾脉的脉率比数脉更快,一息七八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
②数脉在一息之间,脉来超过5次以上。
③滑脉往来非常流畅,圆滑流利,如圆珠般反复旋转。
④动脉如豆般圆滑,脉象滑数而有力,但却摇摆不定。见图6-22。
图6-22 疾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17.促脉
(1)脉理:当体内由于瘀血、痰饮和宿食等因素阻遏气机的运行,或是热邪炽盛,阳气亢奋时,以致体内阴阳失调,此时便会出现脉象急促,突然歇止的促脉。
(2)鉴别:促脉与结脉、代脉相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
①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
②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
③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会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见图6-23。
图6-23 促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而促主阳明温病。
②兼脉促而有力主实邪郁滞证。
③兼脉促而无力主真元虚衰证。
18.动脉
(1)脉理
①当体内有瘀血、气滞等痛证时,容易导致阴阳失调;或当惊恐慌张时,则易导致气血紊乱,这些因素会使得体内气血的运行升降失常,此时就会出现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的动脉。
②如人体的气血失去制约而窜动,以致阴阳气血在脉管中相互搏击,就会出现脉管随着气血窜动而摇摆不定的动脉。
(2)鉴别:动脉与数脉、疾脉、滑脉相类似,四者的脉率都较快。
①动脉如豆粒般圆滑,脉象滑数而有力,但却摇摆不定。
②数脉在一息之间,脉来超过5次。
③疾脉比数脉更快,一息七八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
④滑脉往来非常流畅,圆滑流利,如圆珠般反复旋转。见图6-24。
图6-24 动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动弱主惊悸证。
②兼脉动数主热证。
③兼脉动实主痛证。
④兼脉动滑主痰湿证。
19.虚脉
(1)脉理
①当体内阳气亏虚时,由于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较弱,因此出现软弱无力的虚脉。
②当血液不足时,由于阳气没有阴液可依附而浮越于外,此时也会出现脉管形体虚大而软的虚脉。
(2)鉴别:虚脉与浮脉、芤脉、濡脉和散脉相类似。这些脉象的主要特点都是位于肌表浅处。
①虚脉无论是浮中沉取,脉象都是软弱无力,脉形细小,且有空虚感。
②浮脉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
③芤脉的脉位浮,脉象的外形很大,里头却空空如也,如同按在葱管上,有空虚感。
④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
⑤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一样散乱,脉形细小,且至数不齐。见图6-25。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虚主气虚证。
②兼脉表虚主自汗症。
③兼脉沉虚主里虚证。
④兼脉虚涩主血虚证。
⑤兼脉虚数主阴虚证。
⑥兼脉虚迟主虚寒证。
图6-25 虚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20.微脉
(1)脉理:当体内阳气或阴液亏虚严重时,由于阳气不足以推动血液的运行,以致血液不能充润脉管,因此出现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的微脉。
(2)鉴别:微脉与弱脉、濡脉和细脉相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的。
①微脉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
②弱脉位于沉位。
③濡脉位于浮位。
④细脉的脉形细小,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脉象模糊不清。见图6-26。
图6-26 微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微主气衰证。
②兼脉沉微主阴虚证。
③兼脉微涩主亡血证。
21.细脉
(1)脉理
①当人体气血亏虚时,由于血液不能充润脉管,阳气也不足以鼓动血液,因此就会出现脉体缩小而无力的细脉。
②当湿邪壅阻于内,或邪热深入营血时,也见出现细脉。
(2)鉴别
①细脉的脉形细小,却跳动明显,不似微脉的脉象模糊不清。
②弱脉位于沉位。
③濡脉位于浮位。
④微脉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见图6-27。
图6-27 细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细弦主肝肾阴虚证。
②兼脉细数主阴虚证或血虚有热证。
③兼脉细涩主血虚证或血瘀证。
④兼脉细微主阳虚阴盛证。
⑤兼脉沉细主里虚证或湿痹证。
22.代脉
(1)脉理
①当人体气血亏虚,脏气衰微,或因伤风、痛极、惊恐、跌打损伤等因素,以致脉气无法连续搏动,此时就会出现代脉。
②如妇女妊娠时出现代脉,这是因为体内的气血用于养胎的缘故。
(2)鉴别:代脉和结脉、促脉相类似,三者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出现。
①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时间就会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②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
③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较为短暂。见图6-28。
图6-28 代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代而缓弱主脏气衰微证。
②兼脉代而兼数主伤风、痛极或惊恐。
23.短脉
(1)脉理
①短而无力:当阳气亏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薄弱时,就会出现脉短而无力的短脉。
②短而有力:如因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因素,导致脉气受阻而难以升张,此时就会出现短而有力的短脉。
(2)鉴别:短脉与动脉相类似,两者都具有短小的脉形。
①短脉形体短小,不能满部。
②动脉如豆粒般圆滑,脉象滑数而有力,却摇摆不定。见图6-29。
图6-29 短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短而浮主肺气虚证或血涩证。
②兼脉短而涩主心气虚证或血涩证。
③兼脉短而沉主痞证或心脉瘀阻证。
④兼脉短而迟主虚寒证。
24.实脉
(1)脉理:当体内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时,邪气与正气相互搏击,使得脉管内的气血壅阻而亢盛,脉管坚硬而饱满,因此脉来时跳动坚实而有力。
(2)鉴别:实脉与紧脉、牢脉和洪脉相类似,同样为脉势较强的脉象。
①实脉虽然不如洪脉狂急,但不论浮取或沉取时,都极为有力,来去非常强盛。
②紧脉绷急有力,如转绳索样。
③洪脉轻取就能感受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脉势,沉取时反而略为衰弱。见图6-30。
图6-30 实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实主表邪实证。
②兼脉沉实主里邪实证、胀满证、闭结证、积滞证。
③兼脉洪实主实热证。
④兼脉滑实主痰凝证。
25.长脉
(1)脉理
①正常人的长脉表现为脉气畅通,脉象长而柔缓,此时称为平脉(正常脉)。
②如体内的肝阳亢盛有余,或阳盛而内热时,邪气与正气会相互搏击,此时就会出现脉象长直而强硬的长脉。
(2)鉴别:长脉与弦脉相类似,两者的脉象都显得直直长长。
①长脉超过本位,远远超过寸关尺三部的每一部。
②弦脉的脉管如同绷紧的琴弦,虽然缺少圆滑的流畅感,却不超过本位。见图6-31。
图6-31 长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长弦主肝病。
②兼脉长洪有力主阳明热盛证。
③兼脉长实主邪气内结证。
④兼脉长滑主痰热壅盛证。
⑤兼脉长而沉细主积聚证。
26.滑脉
(1)脉理
①当体内邪气壅盛时,如人体的正气并不因此而衰减,邪气与正气相互搏击,以致气机实盛而血脉奔涌,因此,脉象表现多为往来极为流利,指下圆滑而流畅无阻。
②当正常人出现滑脉时,脉象必定表现为滑而和缓,这是由于气血充盛,血脉流畅的缘故,因此脉来滑而和缓。
③如妇女于妊娠时出现滑脉,则是体内气血充盛且调和的表现。
(2)鉴别:滑脉与数脉相类似,两者的脉率都较快。
①滑脉往来非常流畅,脉形圆滑而流利,如圆珠般反复旋转。
②数脉在一息之间,脉来超过5次以上。见图6-32。
图6-32 滑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滑主风痰证。
②兼脉沉滑主痰食证。
③兼脉滑数主痰火证,或湿热证,或热盛证。
④兼脉滑弦主痰聚证。
27.弦脉
(1)脉理:弦脉是脉气紧张的表现。
①肝的功能主要为疏泄与调畅气机,本应以柔和为贵,如因为邪气壅滞于体内,以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壅塞不畅时,就会出现弦脉。
②如因里有瘀血痛证,或痰饮壅结,导致气机阻滞,阴阳不和时,脉气因而紧张不畅,此时也会出现弦脉。
(2)鉴别:弦脉与紧脉相类似,两者脉气皆紧张。
①弦脉端直而长,如按在琴弦之上,无绷急之势。
②紧脉如按在拉紧的绳索上,脉绷急而有力。见图6-33。
(3)兼脉主病
①兼脉弦数主肝胆实火证。
②兼脉弦迟主虚寒证。
图6-33 弦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③兼脉弦紧主诸痛证或疝气。
④兼脉弦细主拘急证。
⑤兼脉浮弦主支饮证、风邪头痛证。
⑥兼脉弦滑主痰饮证。
⑦兼脉弦大无力主虚证。
28.紧脉
(1)脉理:当寒邪侵袭人体后,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致脉管紧缩而拘急,因此出现脉来绷急的紧脉。
(2)鉴别:紧脉与弦脉相类似,两者的脉象都很紧张。
①紧脉的脉形紧张而有力,如同拉紧的绳索般弹指而绞转不定。
②弦脉如同绷紧的琴弦,虽然缺少圆滑的流畅感,却不像紧脉弹指而绞转不定。见图6-34。
图6-34 紧脉与相类似脉鉴别示意图
(3)兼脉主病
①兼脉浮紧主表寒实证。
②兼脉沉紧主里寒证或痰饮宿食证。
③兼脉紧弦主痛证或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