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脉的指法

(三)诊脉的指法

诊脉指法是指医生手指在诊脉时所采取的必要的操作方法。正确运用指法可获取较为丰富的脉象信息。诊脉指法包括下指、排指、调指、用指、运指等一系列的操作方法。

1.下指 又称“布指”。诊脉时,先让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平臂仰掌后,医生用左手诊患者的右手,以右手诊患者的左手,或者医生不换手,单用左手或右手。诊患者两手之脉,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探得高骨(桡骨茎突),其内侧即为关脉,按定后,再用示(食)指按于关部前以取寸部,然后用环(无名)指按于关部后以察尺部(图4-4)。正如《活人书》所说:“凡初下指,先以中指端按得关位,掌后高骨为关,乃齐下前后两指,为三部脉。前指,寸部也,后指,尺部也。”(图4-2-图4-4引自《图解中医脉诊入门》)

图4-4 脉诊中指定位示意图

2.排指 由于患者上臂长短不同,故寸口三部亦有长短之分,这就要求医生下指后,根据患者上臂的长短情况,来进行排指,以分候寸、关、尺三部。凡患者上臂较长,则三部亦阔,医生的三指亦应随之而略疏;凡患者上臂较短,则三部亦密,医生所布的三指亦应随之而略密;患者身材中等,则排指应不疏不密,适乎其中即可。所以滑寿在《诊家枢要》中说:“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

3.调指 在寻得寸口,定好三部后,就要进行调指。这是因为人的示(食)指、中指、环(无名)指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中指较长,示(食)指和环(无名)指稍短。诊脉时,必须将中指略为屈弯,使三指平齐,节节相对。正如卢子由在《学古诊则》所说的那样:“人之三指,参差不齐,必使指头齐平,节节相对,方可按脉。”以此保证三指的运动协调灵活,力度均匀。

4.用指 由于示(食)、中、环(无名)三指的皮肉厚薄不匀,致使感觉的灵敏度也不相同,感觉最为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凸起最高处,古人将此称为“指目”。用以比喻其能像眼睛一样,敏锐地感知脉象任何细微的变化。正如卢子由在《学古诊则》中所说:“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指目。不啻目的视物,大小咸能察焉。”

5.运指 所谓的运指,就是指医生布指后,必须运用三指的灵活活动和指腹的感觉进行举、按、寻、推、竞等来探测脉位,脉形的变化,以了解脏腑的病变、气血的虚实(运指的具体指法将在下面做较详细的介绍)。现值得指出的是,医生应经常注意修剪指甲,使其长短适中,光滑圆润。指甲过长,一则影响指端的运用,正如卢子由批评的:“每见惜指甲之修长,用指厚肉分,或指节之下,以凭诊视者,真不谛,目生颈腋脾胁间矣。”二则,用力诊脉时,指甲有可能切入患者的尺肤中,有伤风雅大度。故李延罡说:“爪甲不可养长,长则指头不能取齐,难于诊脉,且沉取之时,爪长则按处必有深痕,在于闺阁尤为不便。”

(1)常用运指手法

①举法:医生的手指运用较轻的力道,按在寸口部脉搏搏动的部位(按至皮下),以体察脉象情况,称为“举”法。用举法取脉,亦称“浮取”或“轻取”(图4-5)。

图4-5 运指举法示意图

②按法: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至筋骨以体察脉象情况。用“按”的指法取脉,称为“沉取”或“重取”(图4-6)。

图4-6 运指按法示意图

③中取法:中取的指法居于举与按两种指法之间,即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情况。

④寻法:寻为寻找的意思,医生用手指从轻至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或在寸、关、尺三部和鸡啄式换指(指指交替,节奏轻快),仔细寻找脉搏最明显的部位,或调节最适当的指力。《脉诀刊误》则以用力轻重、简而约之为三部,其曰:“轻手取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间者,阳也,脏也,亦心肺之应也,所谓浮按消息是也。重手取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藏也,亦肝肾之应也,所谓沉按消息是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所谓中按消息是也。”这种方法,为后世医家所通用,成为今日诊脉的基本指法(图4-7)。

图4-7 运指寻法示意图

⑤推法:推为推动、推移的意思。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微微推动,进一步体会脉体大小、动静,以了解脉力变化和趋势。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面不上,头颈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提示通过推寻法可体会脉象的动态特征,进一步了解脏腑、气血的状况。

⑥循法:即用指目沿脉道的轴向上下,指指相移,体会脉动应指范围的长短、脉搏来势的虚实情况。

⑦总按法:是指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的脉象,并可比较两手在浮取、中取和沉取时的脉象形态。总按时一般三指用力均匀,但亦有三部用力不一致的方法。

⑧俯法:三指由寸至尺渐举(指力减轻),由尺至寸渐按(指力加重),称为“俯法”。

⑨仰法:三指由寸至尺渐按,由尺至寸渐举,称为“仰法”。俯、仰这两种指法可使医生用不同的指力,即在不同的脉位,取得三部最佳脉象,比较三部脉象的大小、强弱、虚实。以获得更多的脉象信息。

⑩单按法:用一个指头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称为“单按法”。主要是在总按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情况。

⑪操法:操是把持的意思。切脉时,手指在某一脉位停留维持瞬息,静心体会脉象的情况,称为“操法”。

⑫纵法:按到脉后,举指放逸的动作,称为“纵法”。举而复按,按而复举,抑扬反复,交替印证脉象的情况,称为“操纵”。操纵指法的运用,可较为全面地了解脉气的虚与实,有根抑或无根。

(2)辅助运指手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上常用的运指手法尚不能适应诊脉,因此,在临床上又将运用侧、挽、辗转等辅助运指手法。

①侧指法:用于寸口部有外伤、血管畸形或骨肉不平时,亦即将手指偏于某一侧,称为“侧指法”。

②挽指法:当患者不能平臂,而侧置前臂时,医生可托手挽指进行切脉,称为“挽指法”。

③辗转法:用一指左右倾斜以体会指下及其左右的脉形,延长指间范围。如对幼儿切脉时,一指定三关,即用拇指切脉,并左右辗转,以体会寸关的脉动情况。

6.平气息 所谓平者,调匀之谓。一呼一吸之谓息。察脉时,医生先要调匀呼吸,使呼吸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患者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此所谓“常以不病调患者,医不病,故为患者平息以调之为法”(《素问·平人气象论》)。此外,平息的意义还在于医生在调匀呼吸时,有助于思想集中。可见,平息的意义,一是以息计数;二是使医生心绪宁静,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