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宁波教育博物馆研究文丛》编委会
《宁波帮与近现代中国教育业》编撰组
前 言
综 述
百年风华
宁波教育发展史略
一、忠孝之风润越地——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独立建州立官学——隋唐时期
三、重文崇教扬神州——两宋时期
四、王朝更迭承越魂——元明清时期
五、条约口岸弄西潮——通商初期
六、户牖渐开变教育——维新时期
七、顺应“新政”迎新学——晚清十年
八、更上一层清旧制——民国初期
九、自下而上求更新——新文化运动时期
十、十年光阴谋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十一、红色教育展风采——中共浙东根据地
宁波帮大学校长现象管窥
一、宁波帮大学校长群体表征
(一)中国早期私立高校的创办者
(二)中国顶尖高校的掌舵者
(三)中国专业院校的领航人
二、宁波帮大学校长的内涵特质
(一)教育家的卓越实践
(二)知识观的正确引领
(三)人格力的率先垂范
三、宁波帮大学校长的现象探源
(一)崇文重教传统的赓续
(二)西风东渐思潮的冲击
(三)宁波商帮家庭的赋能
宁波帮与宁波近代职业教育
一、宁波帮与近代工商业发展
(一)宁波外滩与买办商人
(二)新兴行业崛起与宁波帮的发展
二、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办学情况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情况
三、宁波帮与近代职业教育
(一)同乡互助,培养人才
(二)紧贴社会需要办学
四、产业发展与办学实践——以民国时期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为例
(一)基于金贸产业发展背景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创办
(二)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建设
(三)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技能培养
激活红色基因:宁波红色资源与研学游学的融合教育
一、对红色基因传承的研学、游学教育融合发展现状简析
二、目前研学、游学教育融合发展激活宁波红色基因的主要形式
三、以研学、游学教育融合发展激活宁波红色基因的发展建议
学科强基
宁波籍院士与中国学科建设
一、宁波籍院士在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一)学科的开创与开拓
(二)学科前沿的突破性成果
(三)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二、宁波籍院士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二)聚焦前沿领域攻关
(三)凝聚团队力量
(四)发挥智库作用
三、宁波籍院士超越于学科建设的示范意义
(一)令人甘愿追随的人格魅力
(二)“顶天”“立地”的科研追求
(三)科学家的高度与团队建设的品牌
宁波帮对中国近现代医学教育的深远贡献
一、近代宁波帮人士创设医学院校的历史掠影
(一)金雅妹筹办天津公立女医局附设女医学堂
(二)韩清泉与老友联合开办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三)乐文照营建中央大学医学院
(四)戚寿南经营“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
二、宁波籍教育家治理中国医学名校的辉煌成绩
(一)顾方舟执掌协和医科大学
(二)陈宜张出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三)范关荣就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
(四)韩启德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的贡献
三、宁波帮人士捐助医学院校发展的深情厚德
(一)叶子衡募款建造“澄衷肺病疗养院”
(二)汤于翰等人对宁波大学医学事业的贡献
(三)李达三家族捐资于医学领域
(四)邵逸夫医院和逸夫楼的创建
(五)王宽诚、张殿龙等人对医学教育的贡献
践行美育历史使命:音乐宁波帮的世界影响
一、特殊的区域经济和文化渊源,为音乐宁波帮的形成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音乐宁波帮和宁波商帮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大批中外文艺人才来华避难,汇集了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了多元、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设置有音乐课程的教会学校,是西方音乐启蒙的摇篮
二、创造近现代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几乎涵盖所有音乐领域
三、宁波籍音乐家的突出贡献及其精神意义
(一)积极参与筹办专业音乐学院和机构,培养音乐人才
(二)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奠定理论基础、指明方向
(三)吃苦耐劳、学习创新的专业精神,激励更多音乐艺术家奋勇前行
(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宁波帮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实业和科技教育的内生推动
人文传承
宁波帮捐资兴教与阳明心学
一、“良知”指引宁波帮人捐资兴教
二、宁波帮在捐资兴教中“致良知”
三、宁波地方文化是宁波帮捐资兴教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媒介
四、余论:两点思考
从校训看近代以来宁波教育对浙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宁波地区学校校训用字特点
二、务实:宁波校训对浙东文化的传承
三、拓新:宁波校训对浙东文化的发展
四、余论
宁波帮家风家训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宁波帮家风家训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兴文重教的传统
(三)地域影响下的开放风气
二、宁波帮家风的主要内容
(一)“大国小家”的家国情怀
(二)知行合一的务实家风
(三)耕读传家的悠久传统
(四)清廉传家的永恒主题
三、宁波帮家风家训的教育作用
(一)关系到个人的安身立命
(二)关系到家庭的兴旺和谐
(三)对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屠呦呦的宁波人文内涵与名人文化建设路径
一、屠呦呦宁波成长事迹考略
(一)出生与家庭
(二)求学与立志
二、屠呦呦彰显宁波人文价值
(一)展示宁波教育成果的光辉名片
(二)传承宁波中医药文化的光明使者
(三)彰显宁波“四知”精神的光荣代表
三、屠呦呦名人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梳理基础材料,推进人文研究
(二)创建文化阵地,打造精神地标
(三)加强创新转化,放大文化效应
(四)提炼文化符号,做强文旅推广
文明印迹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教育建筑
一、宁波帮营造业群体概貌与所承接的教育建筑
(一)宁波帮营造业群体概貌
(二)宁波帮的兴学助教理念
(三)宁波帮营造商与设计师承接教育建筑概况
二、宁波帮营造的代表性教育建筑
(一)金陵大学建筑群和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
(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
三、宁波帮教育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中西结合,兼收并蓄,敢为人先
(二)注重品质,坚守诚信,树立品牌
(三)管理严密,技术先进,监督到位
基于教育发展视角的宁波帮建筑文化特征与实例
一、宁波帮教育建筑的兴起与形成
二、宁波帮教育类建筑特征与实例
宁波帮与近现代教育国际交流
一、晚清,宁波帮掀起近代国际教育交流的先声
二、中华民国,宁波帮开启近代国际交流教育的春天
三、新中国,宁波帮助力宁波坐上教育国际交流的快车
宁波近百所以人名命名的学校背后的故事
先贤心声
贝时璋:中国生物物理学科奠基人
王宽诚:爱国爱乡的宁波帮典范
邵逸夫:影视大亨的慈善事业
谈家桢:从小镇的“阿强”到“中国的摩尔根”
卢绪章:助力创建宁波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包玉刚:情系桑梓的宁波帮典范
曹光彪:从实业救国到科教兴国
李达三:将故土之爱融于家乡教育事业
赵安中:节俭备至系桑梓 倾心办学付四明
李惠利:惠利乡井、造福桑梓
杨贤江:教育造就完全之人格
顾方舟:一辈子,一件事
潘天寿:一代宗师的风骨情怀
蒋学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泰斗
沙孟海:比肩康有为、于右任的宁波书坛泰斗
群星璀璨
近现代宁波教坛英烈简录
近现代宁波籍教育名家简录
近代以来全国高校宁波籍负责人任职简录
宁波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录
近代以来音乐宁波帮名家简录
宁波体育学子在奥运会、亚运会夺冠简录
近代以来部分宁波学校校训校风简列
宁波籍名人家风家训教育简录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