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与家庭

(一)出生与家庭

屠呦呦出生于宁波,关于具体的出生日期,有两种不同的记录。宁波市档案馆藏《鄞县私立效实中学学生学籍册》记载屠呦呦的出生年月是“1921年11月”,应为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历为1932年11月,这与另一份宁波市档案馆藏屠呦呦效实中学转学存根档案中“1950年”为“十八岁”的记载相一致。而另一份材料,屠呦呦本人在1992年8月为《效实人足迹》一书填写的校友登记表中的出生日期则是“1930年12月30日”。比较两者,现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孰是孰非。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屠呦呦传》采用了后一种说法,可见,把屠呦呦的生日定为“1930年12月30日”,已经成为当下普遍接受的一种意见。

关于屠呦呦的家庭,据宁波市档案馆藏《鄞县私立效实中学学生学籍册》记载,屠呦呦父亲屠濂规,鄞县人,在上海太平洋轮公司从事商贸工作,母亲姚仲千。据天一阁藏1919年修编的《甬上屠氏宗谱》记载:“濂规,字介澄,号眉寿,又号憨僧,屠氏二十世,鄞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生,肄业效实中学,生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据家谱材料,屠家先祖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从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宁波,至民国年间已经绵延近700年,期间出现过包括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博物学家屠本畯等著名人物,既有高官显贵,又有文人墨客,是宁波历史上的望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姓名一般不会记入宗谱。在1921年修编的《鄞县姚氏宗谱》中,在一位姚氏姑娘边上注明“嫁屠濂规”,由此可以推断这位姚氏姑娘应该是屠呦呦的母亲姚仲千。比起屠呦呦的父族,屠呦呦的母族更是不遑多让,称得上当时宁波的豪门望族。族谱清楚地记载着屠呦呦的外祖父姚传驹生二子四女,其中一子积坤,字庆三。据此可知,著名经济学家姚庆三正是屠呦呦的舅舅。根据《鄞县姚氏宗谱》记载,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曾于东北三省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鄞县姚氏宗谱》中还有收录他写的《呈大总统请改革弊制由》《上熊秉三先生希龄书》等文章。舅舅姚庆三1924年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赴法国留学,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成回国后历任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大厦大学教授,1947年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系创系教授之一,投身中国货币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南京资源委员会国民经济研究所专员,历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理处分行副经理、新华银行香港分行副经理,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1947年与董浩云等在天津发起成立渤海海运,1949年赴香港,是中银香港集团元老,为祖国金融事业的繁荣贡献良多,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

关于屠呦呦的出生地及住址存在争议。《效实中学校友录》中记载了1948年第一学期学生的通讯录,其中有“屠呦呦,女,一七,鄞县,宁波开明街五〇八号”的记载;另《鄞县私立效实中学学生学籍册》中也有“开明街508号”的记载。一些出版物,如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屠呦呦传》据此认为屠呦呦出生在开明街508号。对此,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读中学时期的住址未必就是出生时候的住址;第二,我们考察到屠呦呦6岁至11岁期间,就读于宁波私立崇德小学,而这个学校就是今天江北区实验小学的前身,当时坐落在今天江北区解放桥北的槐树路江边,考虑到当时上学必须过江,存在出行安全问题,屠呦呦小时候应该就住在江北崇德小学的附近;第三,《宁波效实中学十五周年纪念刊》著录了校友屠濂规的通讯地址是“鄞江北岸板桥下廿六号”。综合以上信息,我们推测屠呦呦极有可能出生在鄞(宁波)江北岸板桥下廿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