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传家的永恒主题
宁波帮家风家训里的一个重要且永恒的内容即清正廉洁。中国传统清正廉洁的这一从政美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因它与民心向背和国家兴亡密切相关,因此备受关注。孔子在管仲“礼义治国”的基础之上,强调“为政以德”,为政者只有以清正廉洁的品德要求自己,才能“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民心向之,国家安之。
以史为鉴,可知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因此不少名门望族在其家谱家训中强调清廉传家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影响以及互相教育等行为,对于从政为官之亲属提高预防和抵制腐败贪污的自觉意识,消除自身腐败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作用,家族或家庭与坚守清正廉洁之风的重要阵地。通过发掘和宣扬家风家训中的优秀防“腐”、治“腐”良方,对当今的政风民风以及社会文明风尚具有深远意义。
在甬地贤达及望族的相关家谱中,有大量包含清廉传家的内容,把家庭打造成反腐倡廉的坚固堡垒。譬如四明楼氏家族多位成员在从政之时,秉承“清廉传家”,故楼钥曰:“吾家有素风,耳目久濡染。毋庸慕豪举,且廉先以俭。”又有《史氏家训》中要求族人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否则为不孝。到了明清时期,先后有高桥章氏、镜川杨氏、鉴桥屠氏、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等贤达之士或在其族谱家训中、或自身言行中,无不着重强调清正廉洁、守法奉公的重要性(具体内容见附表一)。
到了近现代时期,宁波帮人士继续传承和践行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曾任上海银行公会第一届会长的宋汉章(1872—1968年)成绩斐然,留下诸多金融遗产,但自身确是两袖清风,简朴而廉洁。熊希龄曾在《申报》发表特批,内云:“该员(即宋汉章)办理前清银行,声誉甚好……陈都督,亦谓该员办事谨慎,廉洁无私,并无所亏……”由此获得廉洁奉公的清白名声。他的廉洁清正对后人产生言传身教的教育意义,其后人程乃姗回忆称宋汉章“一贯生活简朴”,可见宋汉章的廉洁正直给晚辈留下深刻印象。
胡孟嘉(1887—1936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银行界奋发有为的甬籍银行家之一,虽长期担任银行要职,但他一生清廉,恪守行规,公私分明,不图私利。胡若谷在其《先父胡梦嘉从事金融业的一生》一文中写道:“家中节约开支,采购各色罐头食品送往前线……”可见胡孟嘉心系国家,勤俭治家,不以权谋私,对子女要求也一贯如此。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子女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我国著名的畜牧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虞振镛(1890 —1962年)先生也在其从政期间秉持清正廉洁的高尚作风,他在1956年给子女的信中写道:“能爱人,能为人民服务,不贪污,不欺人。”回顾他的一生,虞振镛确实做到了这些,并且为教育事业以及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为后人所称赞和铭记。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家风建设中注重廉政传家的重要性,“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当代宁波干部和群众要更加重视家风教育中的清正廉洁教育,从家庭教育做起,从身边做起,以优良家风推动清正政风,从而进一步推动好民风和好国风的形成;同时,也要从历史名人望族和宁波帮人士的宗谱家训中发掘和学习其中蕴含的廉政文化和清正廉洁的内容以及保持廉洁的事迹,古为今用,对弘清正扬廉政作风,建设廉洁城市和廉洁政治,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宁波帮家风同宁波的学术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慈孝文化等内容一样蔚为大观,是宁波特有的城市名片,故从众多家风家训内容中提炼出上述四点代表性内容,展现了宁波帮家风家训源远流长、品类众多、蕴含哲理丰富的特点。因此,深入发掘和弘扬这些优良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