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中:节俭备至系桑梓  倾心办学付四明

赵安中:节俭备至系桑梓 倾心办学付四明

人物档案:

赵安中(1918—2007年),曾任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希望工程实业家,宁波市荣誉市民、浙江省爱乡楷模。

1918年,赵安中出生于宁波镇海骆驼街道,早年就读于“五金大王”叶澄衷先生所办的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是同班同学。后在香港重新创业,由于其经营得法,事业逐渐拓展到了印尼、泰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事业有成后,赵安中先生积极回报家乡,为宁波大学捐助多幢教学楼,并把捐资办学事业扩大到宁波、浙江乃至全国。

三江并流,团结进取。赵安中心怀家国,报效桑梓。如今,漫步宁波大学,林杏琴会堂、林杏琴体育台、安中大楼……随处可见赵安中捐赠的项目。

情系桑梓 重兴母校

赵安中是宁波镇海人,小学时与后来蜚声海内外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是中兴学校的同窗好友,少年时辍学,先后在宁波、上海经商,后来主要从事纺织业,1949年因时局动荡和交通原因,他孤身一人转道香港最终滞留在了香港。困境中,他在香港重新创业,创立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由于其经营得法,事业逐渐拓展到了印尼、泰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后,赵安中几次回乡探亲。1986年以来,赵安中从家乡做起,联合在香港、上海的当年叶氏中兴学堂校友,共同出资在宁波镇海庄市办了一所有相当规模的完全中学,以“中兴中学”之名来纪念母校。

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赵安中、叶谋彰等为复校共捐资港币1000万,其中,赵安中以小儿子赵亨文的名义捐资100万。1987年9月,占地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中兴中学建成复校,赵安中特意派他的小儿子赵亨文跟随包玉刚先生夫妇前来剪彩、致贺。百年钟声重鸣,中兴弦歌再奏。

中兴复校后,赵安中十几次访校看望师生,并一再出资,设立奖教、奖学金,添置教育设备,购买图书,并修复叶氏义庄作纪念馆,向学校捐赠电化教育设施等,使学校的各项设备日臻完善。1992年,他与包从兴等几位海外校友再次出资162万元扩建中兴中学,使学校成为拥有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占地近80亩的现代化中学。

除了支持学校硬件建设,赵安中也一直关注学生发展,并重视校友会的工作。2005年分别出资10万和2万元支持学生新叶文学社的《新叶》社刊和中兴校友会的《钟声会刊》。

宁波大学安中大楼

宁波大学安中大楼落成典礼

结缘宁大 奔走办学

赵安中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美德,在他对宁波大学的支持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1984年,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办宁波大学,填补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空白,海内外宁波帮人士为之振奋。宁大落成后,赵安中还陪同包玉刚出席了宁波大学落成典礼。

1991年9月,包玉刚突然病逝,由于诸多因素,宁波大学的捐资助建工作曾一度沉寂。就在这个时刻,作为包玉刚的同窗同学和生前挚友,赵安中频频走进宁大校园,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真挚情感,为宁大发展献计献策,奔走联络。

赵安中首先捐资,以其母亲名字在宁波大学修建了一座林杏琴会堂,1995年10月又捐建了林杏琴体育台;此后,他又陆续捐建了供宁大师生休息之用的“杏琴园”、宁波大学幼儿园以及方便宁大教职工子女就学的宁波江北区宁镇路小学等一批项目。

在赵安中的义举感召之下,海外宁波帮人士纷纷解囊捐助,宁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为了筹措更多资金支援宁大办学,赵安中又先后卖掉了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房产,筹集资金在宁大设立了“杏琴园教育基金”,用于创办国有民办的宁大科技学院。

除了出资捐建,赵安中更心系宁大发展。他用其捐设的“杏琴园教育基金”每年之回报,设立“宁波大学荣华学者奖励计划”, 主要用于对宁大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院士、教授、研究员进行奖励,每年奖励一次,以支持宁大的教学、科研事业。

2000年10月10日是赵安中83岁生日,宁波大学隆重举行“荣华学者奖励计划”发布暨首届颁奖典礼,以这种特殊方式纪念他的生日。赵安中在会上致辞时说:“办好大学顶要紧的是人才,有了一流人才,才会有一流大学。”“人才请来了,还要人尽其才,发点奖金其实是小意思,最根本的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宁波大学原校长张钧澄说:“对于宁波大学的建设,赵安中不仅亲力亲为,而且穿针引线,推动众多旅外乡贤支持宁大。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个捐赠项目见证了他从一个香港实业家到钟情于祖国教育事业的慈善家的心路历程。”

节俭备至 倾心教育

赵安中在捐赠教育事业上慷慨大方,但在生活中却极尽简朴。赵安中公司总部所在地是香港最好的商务中心地段——中环,一年就需要数十万美元的租金,可是走进他的办公室,却处处可以感觉到他的节约。

2002年秋,赵安中的小儿子赵亨文提出要出资为双亲改善住房时,赵安中却说,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就把这笔钱捐给家乡吧,这就是最大的孝顺!原来,他早就想好了,宁波大学还缺少一座像样的行政与会展中心大楼,这笔钱正好派上用场。于是他叫赵亨文与宁波大学签订了大楼捐资协议,这才有了现今宁大校园内那幢高高的安中大楼。

自1986年以来,赵安中从家乡做起,把他的捐资办学事业扩大到宁波、浙江以至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其生前已在浙江、河北、云南、贵州、新疆等10省区累计捐资超亿元人民币。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崇尚节约的赵安中在教育事业上屡屡一掷千金呢?

赵安中曾说过:“捐资办学是没有金钱回报的投资,但远比金钱的回报更有价值。因为,人才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价值。”他也多次表示,宁波人“如欲再度辉煌,端赖现在学中之同学”。也许,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赵安中要把自己一生辛苦积蓄的家财,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薪火相传 惠泽四明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2008年 11月4日是赵安中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宁波大学举行了主题为“恩情永铭·阔步前行——深切纪念赵安中先生逝世一周年”活动。

赵安中回到家乡宁波

赵安中的3个儿子及亲属来到宁波大学,深切怀念亲人,并向宁大师生发放了232万元的奖教、奖助学金。

赵安中的小儿子赵亨文在发放仪式上说:“我们三兄弟常说,宁波大学是我爸爸的第四个儿子,因为二十多年来,爸爸把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在了宁波大学。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能够为家乡的大学出点力,做点实事,心里比什么都开心。我们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赵安中视察中兴中学

庄市中兴中学

在赵亨文眼中,老一辈的宁波帮人士,在家乡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贡献:“我的父亲赵安中主要是在教育领域回报家乡,而我则想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2011年,由赵亨文一手创办的生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宁波市镇海区。

赵安中的长孙赵益坤告诉作者:“我们第三代要延续爷爷这无私的爱,让他的爱心得以传承,把这条希望之路继续走下去。”

赵益坤表示,在幼时,赵安中时常带他回到故乡宁波,并告诫他,甬江、四明山是我们的“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是不能忘记的。“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我还会时常带着太太和孩子回到宁波走走看看,因为宁波是我们的根。”

作者简介:

王冬晓,《现代金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