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智库作用
学科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宁波籍院士从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群众期待和整体的战略部署出发,运用其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这其实就是在发挥智库作用。对于尚未显露的问题,宁波籍院士的专业眼光能够洞明大势,看出关键所在。比如何德全院士早在1999年我国的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时就注意到了信息安全问题。当时科索沃战争中出现了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黑客的网络攻击不仅使北约发布战况的网站瘫痪,还使北约军队的通信系统崩溃,甚至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服务器也被迫关闭了几个小时。何德全院士立刻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马上提出技术上的保护不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制定标准、政策、法规来应对的建议。他还提出要对国外软件进行信息产品安全评测以防泄密,我国也要研制自己的电脑芯片和操作系统,这是我国搞信息安全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法。在美国制裁“中兴”“华为”的今天,重读他二十多年前的建议,更彰显了他的真知与远见。
沈昌祥院士在社会发展趋势中看到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他以自己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建树和声望,联合36位院士一起给中央领导写报告,建议设立信息安全一级学科。他认为信息安全产业是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核心产业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大量建设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已逐步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政府、军队、金融等国家重要部门都需要大量高层次信息安全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规模小,水平低,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导致了我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整体上比较落后。信息安全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当调整学科设置,加强学科规范,确保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将信息安全设置为一级学科,是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他的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这是国内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翁史烈院士与杨福家院士针对上海的民生和城市发展问题提出的建议及优化方案,对上海城市品质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翁史烈院士针对上海水源——黄浦江上游来水日趋枯竭,中下游污水上涌,自来水水质下降问题,联合9个相关学科、26位资深专家对上海的取水水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最终形成了长江口“青草沙取水方案”。2007年,上海市政府投资人民币160亿元开始青草沙水源建设,3年后,1200万上海人喝上了来自长江的优质自来水,造福一方百姓,惠及子孙后代。后来,翁史烈与其他专家所做的《关于加强上海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议》以及相继举办的“上海市合理、高效使用天然气” “上海市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对策” “淮南煤电一体化基地总体规划”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地质环境问题”等大型咨询会,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杨福家院士关注的是科技对市政发展的促进问题,作为科学家,杨福家知道同步辐射光源被称为继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后,新一代探索微观世界的“神灯”,具有洞悉微观世界的超强实力。他敏锐地预见到在上海建设这样一个大科学装置具有怎样的意义。于是,杨福家带领专家组开展一系列工作,联名提交了“关于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并最终促成了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合作共建光源的工程。2004年“上海光源”正式开始建设,2010年初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因“上海光源”的建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多学科前沿研究中心,中国因此“加入了世界级同步辐射俱乐部”,在世界的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宁波籍院士还为企业献计献策,发挥院士专家的“思想库”作用,在规划、投资和项目等重要决策过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比如,戚正武院士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平台,帮助企业分析抗体研发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明确市场定位;朱英浩院士在企业调研和交流中提出建议,希望公司立刻着手研发“非晶合金变压器抗突发短路性能”,两年后国家电网招标提出新要求时,绝大多数企业措手不及,听取院士建议的企业顺利通过了国网的各项质量检测,迅速获得巨大品牌效应;俞建勇院士针对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进行“问诊把脉”,除了从战略高度指出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还帮助企业走出了一条高附加值低碳排放的废旧聚酯纺织品回收的新路……
宁波籍院士作为各学科的精英,在发挥智库影响力时,往往以前瞻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其建议不仅可以直接运用到实践之中,还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和纠偏。当然,智库多数时候体现的是集体智慧,但宁波籍院士牵头组织调研,进行提案,并最终促成项目的落实,其功绩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