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务实家风

(二)知行合一的务实家风

宁波帮家风家训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即是“知行合一”这一思想命题,宁波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故乡,故“知行合一”思想对宁波人影响深远,成为宁波人的立身之本。

王阳明根据“心外无物”“心即理”的基本命题,认为知行合一是解决先验之知和经验活动之间的内在循环关系的逻辑演变,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两者相辅相成,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王阳明的这一重要思想也体现在王阳明家训之中,其所强调的实践精神和成就事功的价值观,对浙东学派、清代学术以及后世影响深远。

可以说,“知行合一”这一重要思想命题已在宁波生根发芽,并在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少宁波帮贤达将“知行合一”践行到教育事业中,使得这一深刻哲理影响得更为广阔、深远。

光华大学的创始人张寿镛有着经世致用、开明务实的思想,这或许是深受家乡宁波“知行合一”这一风气的影响。他早年沉身宦海,极具理财之道,因此具有注重实务、不尚虚空的务实一面。在教育方面,他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他看来:“吾辈为学,重在实践,不实践不足为学业。……做事在实行,不尚空谈,说得出,做得到方是……”,即他多次强调的“知行合一”,而这一重要命题也成为光华大学的校训的实质,其校训“初曰知行合一”,后改为“格致诚正”。可以说光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注重实学的教育人才,张寿镛功不可没。我国著名力学家朱兆祥先生,在担任宁波大学的首任校长时,秉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同时注重宁波先贤求是务实的优良传统,立足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服务于“开发宁波、振兴中华”的主旨,在他任职期间,为宁波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学有专长、求真务实的优秀学子,宁波大学也在之后的建设、发展中不断探索和践行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和 方法。

除了教育事业以外,宁波帮人士在个人实践以及强调个人价值上也具有更具地域个性的体现。“知行合一”也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将“心”和“良知”的载体——人,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人类价值本理天道给人以根本的方法力量。这种重视个人价值和强调主动进取的思想也得到了切实的践行。祖籍鄞州的章名涛先生在其从事一生的教育事业中,就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幼年时就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求学,17岁时报考清华大学,未被录取,但他未放弃,坚信“现在当不上清华的学生,将来一定要当上清华的教授”。在自主进取下,先后在法、英等国求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后成为我国电机工程界著名学者、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电机系主任,实现了“科学救国”的宏愿。此外,宁波帮人士还集中体现了宁波人向外开拓、实现自我的人生信条。民国《鄞县通志》道:“甬人具有冒险性,都习海尚航……”近代以来,愈来愈多的宁波人积极向外开拓,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在商界、教育界、文学界、艺术界、政界等不同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也为近现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人士注重实干、讲求实效。他们将“知行合一”融入家庭的日常教育和家风家训的具体内容中,成为宁波帮家风家训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而使得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宁波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