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绪章:助力创建宁波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绪章:助力创建宁波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人物档案:

卢绪章(1911 —1995年),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出生入死,为解决党的地下组织经费问题起了很大作用,被誉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49年后,历任华东贸易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党组成员,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外贸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很多人听说过包玉刚和宁波大学的故事,当年宁波大学筹建的时候,宁波帮代表人物包玉刚为建设宁波大学和与之配套的其他设施先后捐资2000万美元,这一义举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很少有人知道,宁波大学创建的背后,离不开另一个重要人物——卢绪章。他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八月风荷,一片热血实业救国

1911年6月,卢绪章生于宁波鄞县一个贫困小商人家庭。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宁波同乡一样,14岁的卢绪章决定到大世界去闯一闯。这个胸怀壮志的少年在动乱年代里闯荡的同时萌发了救国的意识,他在轮船公司做过职员,参加过上海市商会社会童子军团,在淞沪抗战时还参与过战地救护。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卢绪章在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实业救国的理想激励着年轻的卢绪章。1933年,卢绪章和其他4位进步青年白手起家创办了“广大华行”,经过一番打拼和努力,他在商界逐渐站稳了脚跟。1939年,他被党组织派往重庆,在“资本家”身份的掩护下展开了党在工商界的活动。在重庆,卢绪章遇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叮嘱他:“你这个‘资本家’可一定要当得像啊,你要像八月风荷,出污泥而不染。”

卢绪章利用自己的商人身份,实践着报效国家的理想。一方面,他把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在成都、西安开设了分行,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另一方面,他牢记党的使命,发展了党的企业,扩大了资金积累,为地下党组织提供了大量经费。当时国外华侨的很多捐款都是美元现钞,卢绪章利用广大华行的合法身份,在交易所卖出美元换成法币支票,再通过中央银行的朋友把支票换成法币现钞,交给党组织使用。他还利用自己“国民党特别党员、第二十五集团军少将参议”的身份,与国民党要害部门人员打交道,打通了重庆—昆明—西安的空中通道,使得在这些地方的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畅通无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近不惑的卢绪章凭借过人的经营能力,让广大华行成了生意场上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万美元。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很多人觉得卢绪章终于可以卸下重担好好享受人生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为了给百废待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更多贡献,他将全部公司财产“裸捐”给了党,深刻地诠释了一个热血商人的爱国之情。

卢绪章的为人处世也深深影响了子女。卢绪章的幼子卢贤庆在接受采访时说:“爸爸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让我记忆犹新。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钱财,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无价之宝。”

清风明月,致力故乡发展

借用宁波大学建设初期亲历者贺建时的话,宁波大学是改革开放的结晶,是宁波市改革开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而这座里程碑的背后,是宁波帮人的一片故乡情深。

1984年,宁波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听到这个消息的卢绪章敏锐地意识到,家乡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闯荡多年的他始终心系故乡,经历了纷飞的战火年代后更明白和平的珍贵,也更明白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于发展进步,他更迫切地希望祖国、家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

当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谷牧同志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时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作为小平同志专门委派来建设宁波的卢绪章,时为外经贸部顾问,为宁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经多年的奋斗打拼,卢绪章结交了大批贴心的朋友老乡,其中不少是在外打拼并且颇有成就的商业能人,比如自己的表妹夫、“世界船王”包玉刚,两人交情十分深厚。包玉刚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在宁波帮人士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要想发挥宁波帮的优势,首先就要做好包玉刚的工作,而卢绪章在其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宁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建一所大学,一直是这座城市的梦想。1984年,全国36所高校的校长都是宁波人。宁波人才济济,但遗憾的是,因为宁波没有一所大学,很多优秀青年投考外地,从此一去不复返。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很多人的心声,宁波市政府也想过一些办法,但终因财力有限而难以付诸实施。

受中央委派来到宁波的卢绪章一直关注着家乡宁波的发展,他的眼光停留在了宁波的高校教育上,宁波要建大学的想法在他心里有了一个雏形。

一片冰心,成就宁波第一所大学

1984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到香港拜访包玉刚,请他回家乡考察、探亲,其中的第一目标就是想请包玉刚在宁波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这一想法得到了时任浙江省省长薛驹的同意。而卢绪章,成为在宁波与宁波帮之间搭建桥梁的那个关键人物。

在卢绪章的热情感召下,包玉刚于1984年10月踏上了阔别几十年的故土,也是在卢绪章的多次沟通下,包玉刚先生萌生了在家乡出资办大学的念头。

在宁波大学首任校长朱兆祥的回忆录中,特别提到卢绪章为宁波大学的创建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宁波市财政无法支持办一所大学所需的巨大款项。朱兆祥的老同学、宁波石化总厂的总工程师张选祜特地跑到华侨饭店来找他,建议他去找卢绪章。因为卢绪章来宁波之后就指出,宁波对智力投资不够,他一定会支持宁波办大学。

朱兆祥连夜拟了一份筹办宁波大学的建校方案。次日一早,就兴冲冲地来找卢绪章。果然,卢绪章对于办大学很支持,并对朱兆祥说:“办事情总要一个有贝之财,一个无贝之才。无贝之才可以生出有贝之财。办大学对于宁波开发来说太重要了。”听说创建大学最低经费要四五千万,卢绪章丝毫没有犹豫:“我们宁波人会做生意,这四五千万元钱算得了什么?”这句话对于朱兆祥而言,犹如拨开云雾见了青天,看到卢绪章自信的表情,他觉得宁波办大学终于有希望了。

卢绪章果然没有辜负宁波的重托,朱兆祥离开宁波后的第3天,包玉刚先生就来到了宁波。卢绪章向包玉刚建议捐资创办宁波大学。包玉刚也非常重视教育,立刻同意了,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多方努力,宁波终于有了家门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冥冥中自有巧合,朱兆祥成了宁波大学第一任校长。而且是由卢绪章出面饯行,把朱兆祥送到故乡。用朱兆祥在回忆录中的话来讲,他无法忘怀在那次送行中卢老的深清和热切期望。在宁波大学的建校工作启动之后,卢绪章和朱兆祥还有一次难忘的会面。那是在1985年冬宁波大学举行奠基典礼之后,卢绪章在香港遇到了朱兆祥。在这次会面中,他特地把朱兆祥拉在一边,神色严肃地说:“我搞了一辈子的经贸,当然知道经贸人才的重要。但宁波大学理工各系对宁波建设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办好。”

关于宁波大学的办学方针,捐资人包玉刚先生曾经几次公开表示过:“根据当前的需要,宁波大学将以理工科为主,经、贸、文、法也有一点,但目标是要办成一所有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卢绪章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与朱兆祥那次简短的谈话,对于确定宁波大学建校目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如今的宁波大学蒸蒸日上,不断进步发展,成了一所知名的高校。事实证明,卢绪章当时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除了教育,卢绪章在各个领域都为家乡宁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从72岁高龄重回宁波支持家乡建设时起,卢绪章一直把宁波的发展繁荣当作自己晚年的最高追求。1988年,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在基本完成其历史任务后被撤销,卢绪章又积极与一些老同志筹划创建了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继续发动宁波帮建设宁波。

长子卢贤栋认为,正是父亲的品德影响了自己的一生:“改革开放后,当我被派往香港工作,负责管理、经营国有资产时,会遇到很多陷阱与诱惑。每当处理具体事务时,我总会想到要以爸爸为榜样,一定要克己奉公、一尘不染。”

作者简介:

罗湘波,《现代金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