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品质,坚守诚信,树立品牌
宁波帮营造厂把工程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由此而培植起来的良好信誉是宁波帮营造业发达的重要原因。
张继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专业第一、技术第一”的企业宗旨,每次工程投标前,总是仔细分析市场行情,在预算方面做到计算正确、价格合理,因此,协盛厂以良好的信誉、过硬的质量,在同业中崭露头角,有时与其他人竞标时,即使不是最低标,许多业主也还是“相中”张继光的协盛厂。张继光协盛营造厂所建的建筑物,经过了70年到100年的考验,大都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历史性建筑物,其质量经受了时间的检验,现在都保存完好。
沈祝三倾尽全力建造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在建造过程中,1931年武汉遭遇水灾,又逢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原材料大幅上涨,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沈祝三为了宁波商人的诚信和这座美丽的大学,坚持“三不原则”:一不愿意主动向业主提高造价,二不愿意拖欠供应商货款,三不愿意拖欠建筑工人工资。而且工程均要着眼于保固期百年以上,进料选优质材料,处处严格检验把关,坚持主张双方均派工程师及监工随时监督检查质量。施工中一旦发现问题,则不惜代价,返工重做。原来承诺奉送水塔、水池等配套工程仍然信守。为此,沈祝三不得不把一批房产和砖瓦厂抵押给浙江兴业银行,负债本利滚成100万银元,直到武汉沦陷时才偿还完毕。校园建成了,但汉协盛也在这个工程里倒下了。虽然沈祝三和汉协盛因为建造武汉大学而败落,但美丽的武汉大学也成为沈祝三的一座丰碑,人们记住了沈祝三这个为了商业诚信不惜倾家荡产的宁波商人,沈祝三成为宁波帮精神的一个典范。
陈明记营造厂的中国工匠们在建造金陵女子大学的时候,用地道的传统建造手法, 将墨菲蓝图中那些复杂的细节一一转化成现实:“我看到一群制作地道中国式细部的工人,他们满怀热情,每天工作直至黄昏以后。他们不仅嘲笑那些干了一半就休息的人,还在每一细部刚刚成型时就聚在一起激动地争论这些依照我们图纸建造出来的模型到底与真正的中国古建筑之间有多大差别。”[1]工匠们的手艺和敬业精神将蓝图化成了经典的建筑。而且,为了充分对客户负责,“陈明记营造厂在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都会将该建筑的图纸资料等,用金属盒密封后埋在所在建筑的地下,以防散失,同时便于后人维修或改造”。类似的做法在宁波帮营造厂中屡见不鲜,企业的品牌就在这些看似苛刻的举动中逐渐营造起来,陈明记营造厂就是近代宁波帮营造厂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