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论:两点思考
以上我们是用阳明心学的理论,来解释宁波帮捐资兴教的行为。最后,笔者提出个人的两点思考。
其一,要证明宁波帮捐资兴教与阳明心学的关系,一般是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即根据宁波帮的文献,某某宁波帮人士提到王阳明或阳明心学,由此证明他们与阳明心学的关系。如果采用这种方法,那宁波帮捐资兴教与阳明心学几无关系,因为基本上找不到这样的文献资料。这种机械搬用文献资料的方法,一般是不适合分析中国人思想的,因为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以说话人的人格作为支撑。譬如同样都说到“存天理,灭人欲”,朱熹与王阳明所说出来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因此,分析宁波帮捐资兴教,看他们说话做事,分析他们的人格,然后与阳明心学做对照,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其二,很多宁波商人并不知道阳明心学,但是也做出了捐资兴教的行为,而且还做得很成功。如此看来,似乎不知道阳明心学,也不影响一个商人经营自己的企业,做自己的善事。如前所言,阳明心学就是有关合理发挥人的生命潜力的学问。有些宁波帮在自己企业经营和捐资兴教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说话做事暗合于阳明心学理论,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能得到阳明心学明确的指导,在自己的企业经营和捐资兴教中,有意识地去“致良知”,也许将企业经营和捐资兴教会做得更好。我们平时做事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正确理论指导去做事,与自己在摸索中去做事,其效果迥若天壤。现在,学习、研究、践修阳明心学在宁波蔚然成风,许多宁波企业家对阳明心学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或许将来新宁波帮捐资兴教又会呈现别样的风景。这正是本篇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张实龙,男,安徽安庆人,古典文献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宁波地方文化。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宁波教育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注释】
[1]任茹文、陈春玲:《宁波帮志·教育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