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于在建筑领域兴起的“中国固有形式”,当时西方在华建筑师也进行了民族形式的探索,美国建筑师凯尔斯的武汉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了更为多元化的阐释与演绎。武汉大学濒临武汉东湖,校区坐落在湖边一个个小山头上,凯尔斯在做校园规划时结合地形,巧于因借,将图书馆和学生宿舍分别布置在山头和山坡上。“武汉大学图书馆位于学生宿舍屋顶平台的标高处,主体建筑为八角歇山顶的集中式构图,蓝色琉璃瓦屋面,图书馆由于其位置和体量成为整个校园建筑群的构图中心。学生宿舍采用天平地不平的设计手法,依山就势,构成了气势宏伟的立面效果。武汉大学工学院的主体建筑则别出心裁,采用重檐四坡玻璃屋顶,同时也满足了中厅的采光要求”。
武汉大学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一个代表,其宏大的建筑规模、中西方建筑风格和谐统一的精美的建筑设计,以及与周围山水环境的和谐相依,在当时都堪称无与伦比。武汉大学“校园中心区有以老图书馆、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为代表的十余栋武汉大学早期白垩建筑群体,采用中国雄伟的大屋顶和西方最典雅的拜占庭、哥特等形式和当时最先进的三角绞钢、玻璃天庭等技术,以中国传统的绿色琉璃屋面为基调,以大屋顶、重玻璃在平面布置中,把对称式的传统格局和适应功能的现代风格和谐地结合,形成一组具有中、西风格的建筑群体,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至此,中西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已经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再是“两层皮”了。而且,该建筑群还非常注意建材和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这些宫殿式建筑全部用孔雀蓝琉璃瓦盖顶,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在建筑艺术上与东湖湖光、珞珈山色巧妙地融为一体”。
1930年承建1937年建成的武汉大学一直是汉协盛营造厂最辉煌和最值得纪念的建筑。汉协盛营造厂承建了武汉大学建筑群中的理学院(10120平方米)、男生寄宿舍(13773平方米)等主体建筑,这是汉协盛承建的最大型工程,那个年代很少有建筑企业有能力承担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工程。这也得益于汉协盛营造厂创建伊始,就注重将传统施工方法与西方现代技术、机械施工相结合,因此承建工程工效高、质量好。
六合公司参与建设的重大工程包括武汉大学工学院(8140平方米)、图书馆(4767平方米)和体育馆工程(2748平方米)。由于六合公司创办人李祖贤本身懂技术,“在图书馆工程开工前李祖贤查看了结构设计图,断定支撑柱截面不够,将会导致斜裂缝,提出修改设计的要求。而外籍建筑师一意孤行,结果该建筑过程中普遍出现开裂情况,不得不按照李祖贤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弥补。由此他声名鹊起”。该工程还非常注重施工质量,监理严格,施工严谨,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在“图书馆工程施工中,由于墙体砌砖方法不对,承重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缪恩钊作为工程业主方监理,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补强措施,六合公司单位增加造价2万元。由于六合公司严谨的施工质量,经过六十多年的风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主体结构仍坚固如初”。
在汉协盛营造厂和六合公司等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成为国内中西合璧式大型建筑群的典范,武汉大学校园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而两家建筑公司过硬的建筑质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道。